消费降温通缩仅“一步之遥”
政策宽松预期增强降息降准有望施行
2015年02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頔      
  春节期间电商的全面歇业,让人们感慨空有假期却没法实现“买买买”的心愿。商务部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春节消费增幅下滑,整体经济仍显低迷。分析人士认为,目前通货紧缩的风险有所加剧,而再次降息时机已经成熟。
  商务部24日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678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增幅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今年春节旅游收入增13%,略低于去年的16%。增速放缓的消费数据无疑体现了内需的乏力,也隐含着通货紧缩的风险。春节前公布的1月份经济数据中,就能看出一些通缩的苗头:1月CPI增速降至0.8%,创五年新低,有机构预计2月CPI增速为0.9%,短期内CPI增速或持续位于1%以下。
  已有专家预警:如果这种势头持续下去,会导致制造业利润摊薄、企业投资收益下降、居民收入水平下行、消费意图收紧,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局面。通缩还将传导至金融领域:物价下降了,却在暗中让个人和企业的负债增加了,因为持有资产实际价值缩水了,而对银行的抵押贷款却没有减少。按揭购房,通缩可能使购房人拥有房产的价值,远远低于他们所承担的债务。
  除了CPI持续走低之外,国内几项其他经济数据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也加剧了通缩的预期。以今年1月份的数据为例,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跌破50%荣枯线,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35个月负增长,生产领域正面临史上最长阶段的通缩。
  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秘书长詹向阳在央行主管的媒体《金融时报》上著文表示,除了CPI之外,从其他国内经济与货币的数据也可以看出,通缩已经很近了。詹向阳进一步指出,尽管中国目前货币、信贷存量巨大,但是在被过剩产能、无效投资以及非实体经济的高回报领域大量挤占的情况下,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领域、具有流动性的货币资金其实相对不足。同时,外汇占款减少导致基础货币的投放减弱,银行吸存能力和放贷能力下降,导致货币总量呈现下降趋势。
  通缩的风险已经显现,不少业内研究者认为央行将采用货币政策释放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以此来避免通货紧缩的来临。海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通缩是当前经济的最大风险,必须降低高企的贷款利率,因而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大宽松货币政策力度,央行201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不再讲“定力”,再次降息时机已成熟。
通货紧缩及其危害
  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对于通货紧缩的涵义,与通货膨胀一样,在国内外还存在争议。
  但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会造成加速经济衰退、社会财富缩水、分配负面效应显现、引发银行危机等严重危害。
张军:调结构应让位于稳增长
  复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军认为,通缩来了,调结构应让位于稳增长,就需要从总量上刺激有效需求,无论投资还是消费,特别是投资。其中,放松银根化解债务是当务之急。张军建议,化解债务有三个办法:一是要加大债务重组的力度。二,要核销相当一部分债务。第三,就是降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