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化课的少了报素质班的多了
寒假培训六成孩子学习传统文化
2015年03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一家培训机构,老师正在指导孩子作画。    本报记者 王光营 摄
   本报记者 王光营 实习生 单文怡      
  “这个寒假你练书法还是舞蹈?”时下,寒假学了啥成不少孩子的寒暄语。记者获悉,与往年相比,六成以上的孩子报了传统文化素质班,学习文化课的明显减少。素质班中12岁以下孩子成主力。
  文化课培训遇冷
素质班成“黑马”

  “老师,我想画一只长颈鹿。”2月28日,记者在风塘少儿艺术教育培训学校看到,一位老师正在指导两名学前班的孩子进行画画。
  据该机构创始人毕风塘介绍,近两年给孩子报素质班的家长非常多,今年有三四百孩子在这里学习美术、戏剧、播音主持等。“与往年相比,家长的热情格外高。”
  “以前是音乐舞蹈招不满,现在反过来了。”泉城路一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与文化课培训班的不温不火相比,他们也感到了传统文化培训班的火热。
  据介绍,以前都是奥数、作文班爆满,报书法、美术的寥寥无几,现在素质班基本翻了一番。“今年新加了一个国画班,作文班没报满,最后取消了。”
  与培训人员的印象相同,相关机构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个看法。根据决胜网的调查,在300位家长中,有近60%的家长表示给孩子选择相应的兴趣特长班,只有20%的家长选择课业辅导班。
选兴趣班,12岁
以下孩子是主力

  “孩子的同学基本都报了班,我也给孩子报了舞蹈班。”市民吴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刚上二年级,班里80%以上的同学都报了兴趣班,她就给孩子报了拉丁舞班。
  “一个班有12个学书法的,还有4个学生学国画。”对此,山师附小的专职书法老师赵娜有切身感受,随着近几年传统文化的兴起,学习书法的孩子也多起来,有的班里占到了三分之一。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相关调查的印证。据决胜网的调查,只有10%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处理,没有报任何辅导班。
  “报兴趣班的以12岁以下的孩子居多,初中生是个洼地。”毕风塘表示,在兴趣班中,常见的是学前或小学孩子的身影。一旦孩子过了12岁,能继续保持学习的不超过十分之一。
考核标准改变
导向作用明显

  “家长跟着指挥棒走,考核标准的改变是个重要因素。”省城多所小学的老师都表示,学生的素质特长越来越受重视,不少学校都为学生开设了兴趣班,像山师附小的选课走班就很受学生欢迎。
  据悉,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门今年将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职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测评结果还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这种导向作用很明显,家长和社会都意识到了学生有门特长的重要性。”毕风塘认为,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孩子情商不高,整个社会都意识到了需要改变这种现象。
  记者了解到,虽然家长给孩子报素质班比较积极,但功利性仍然比较强。
  “同样是素质课程,舞蹈、音乐就比书法、棋类受欢迎。”毕风塘认为,很多家长倾向于让孩子学习展示能力的课程,这样在班级活动上有用武之地,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满足家长的荣誉感。这其实也走进了误区,家长不应先入为主,应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课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