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巨人”成于执着
2015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加坡取得成功不只是因为发展速度快,更在于对发展道路的自信和执着。像中国这样与新加坡存在重大差异的国家,学习新加坡不能只注重学“术”,更要学“道”。
  新加坡前总理、内阁资政李光耀逝世,已经得到了多国政要的哀悼,可谓备极哀荣。在中国民众眼中,生前三十多次访问中国的李光耀也是一位“老朋友”。李光耀能在弹丸之地的新加坡赢得举世尊重,不只是因为他善于左右逢源的“平衡外交”,还在于他给世人留下丰厚的治国理政经验。他的成功尤其值得今天的中国去借鉴。
  五十年前,李光耀含泪宣布新加坡独立时,恐怕没人能想到这个资源稀缺的小国竟然能一跃成为发达国家。其实,在上世纪新加坡被列入“亚洲四小龙”时,中国人已经开始对这个城市国家的崛起之道产生兴趣,很多中国人都知道新加坡的法治异常严苛,即便是美国总统出面求情都没有饶过一个美国少年的鞭刑。除此之外,新加坡的“高薪养廉”也被传得像神话一样。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官员清廉、社会和谐,逐渐成为新加坡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的印象。曾经有一个时期,前往新加坡学习考察的中国官员络绎不绝。
  在文化上,中新两国确有相似之处,李光耀也注重从东方文化中汲取养分,推动新加坡在植根传统基础上建设现代文明。新加坡的成功值得中国人不断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应该基于对李光耀和新加坡模式的深刻理解,不能止于肤浅的模仿。与文化上的相似之处相比,中新两国的差异更大,可以说是“小同而大异”。对新加坡模式的照抄照搬,也可能导致食“新”不化。
  李光耀确立的新加坡模式自始以来就褒贬不一,威权体制下的强势政府也饱受争议。但是李光耀和他的继任者确实做到了对基本执政理念的不动摇。李光耀,在西式民主之外另辟蹊径,在坚持一党执政的同时,实现了国家治理的法治化。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新加坡取得成功不只是因为发展速度快,更在于对发展道路的自信和执着。像中国这样与新加坡存在重大差异的国家,学习新加坡不能只注重学“术”,更要学“道”。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关键期,中国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民众攻坚克难,也需要执政党和政府自我革命。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考验着中国人的战略定力。唯有排除干扰,不动摇、不懈怠,才能避免重复历史的弯路,像新加坡那样不断前进,最终实现巨变。
  李光耀曾说过“一两个杰出的政治领袖对一个国家的存亡有生死攸关的关系”。他还用事实证明,政治领袖更突出的作用还体现在,当他“退场”时没有产生“人亡政息”的危机,因为他在民众中树立了对制度的自信,而不是对领袖的依赖。斯人已逝,生者常思。李光耀是非功过可以盖棺论定了,他留下的治理经验还需要此时的中国人慢慢感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