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是我所爱,但那是别人的”
省城一老师三年捡仨钱包,全部完璧归赵
2015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于萍展示她在学校设置的学生拾金不昧记录表。
     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有一个“会捡钱”的老师,连续三年捡了仨钱包,无一例外全部完璧归赵。前不久,这名老师还捡了一个LV钱包,不仅有人民币,还有美元。但人家老师说了,虽然钱包和钱都是自己的所爱,但那是别人的,一定要“如数奉还,心如朗月”。
文/片 本报记者 李飞 实习生 孙娜           
LV钱包里有人民币也有美元
  “虽然人民币、美金、LV,都是我的最爱,但都是别人的。拾遗不昧,如数奉还,积德行善,心如朗月!”3月15日,记者的微信朋友圈里突然出现了一则不同寻常的微信。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政教处副主任于萍老师晒出了一沓人民币、美金、LV钱包和数张银行卡及证件等。
  事情要从前一晚说起:3月14日晚上10点左右,于萍老师和朋友在和平路东口一饭店吃完饭,步行回家。刚走出饭店几十米,突然路边一个包映入了她的眼帘。借着路灯的光,他们发现那是一个钱包。
  她捡起来,定睛一看,竟然是LV钱包,沉甸甸的。打开发现,内含人民币十几张,还有几张美钞,以及身份证、银行卡、驾驶证等。
  “从证件上看到失主姓张,男,23岁,但没有联系方式等信息。”因为天色已晚,于萍将钱包带回了家,想想失主一定很着急,那一晚她差点失眠。
  第二天,于萍早早起床,继续从钱包中找寻能联系上失主的蛛丝马迹。她发现了一张济南一家招待所的住宿登记信息单,可是上面既没有招待所的电话,也没有失主的手机号码。于是,她上网搜索,找到了这家招待所的电话,打了过去。
  “我话还未说完,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就表示,对对对。”于萍给招待所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让失主联系。中午,失主终于打来了电话。
  “丢了钱包后,小伙子都急坏了,失而复得,他很激动,非要请我吃饭,还说要到单位送锦旗,都被我婉言谢绝。”于萍说。

三年捡仨钱包,自嘲“会捡钱”
  “别提了,这不是我第一次捡钱包,去年捡了一个,前年也捡了一个。”于萍自嘲“会捡钱”,但三年仨钱包,她全部想方设法归还了失主。
  于萍上一次捡钱包是在2014年10月份,她和朋友在三箭吉祥苑小区附近的一家茶餐厅喝茶。在沙发上坐下不久,她突然发现身边的座位上有一个包,打开一看,里面还有一个钱包。
  “谁的包?”她在大厅里大声喊,没人应答,反而引来旁人异样的目光。“别人以为我喝多了。”于萍打开钱包找到一张身份证,于是喊对方的名字。“结果真喊着了,一个小伙子跑了过来,光顾着玩把包忘了。”
  “你看,这是我2013年11月8日发的一条微信。”于萍当时发的这条微信为“好久没捡东西了,今天终于捡了个钱包”,并附上了一张装着人民币和各种证件的钱包照片。
  这是当晚于萍在小区附近的马路上捡到的,因为没有联系方式,第二天一早她将钱包交给了辖区派出所。“派出所说会跟失主联系,但我怕时间久了,联系不上。”于是,她按照钱包里暂住证上的地址去寻找,但没发现失主。于萍就在周围打听,果然有人告诉她,失主在附近一家酒店打工。“我又到酒店找到了他,也是个小伙子,让他去派出所认领钱包。”

建“拾金不昧”记录本,传播正能量
  作为一名老师,于萍不仅以身作则,在学校里她也是如此教育学生。在她的办公室里,记者发现了一本“拾金不昧”记录表,上面详细记录着从2014年3月份一直到2015年1月份,学生捡拾物品并上交的明细。
  记者看到,捡拾的物品,有人民币、手机、钱包、一卡通、手表等等,记录表上的字迹歪歪扭扭的,全都是学生自己写的。
  “每个学期都设置拾金不昧记录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让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于萍说,她不想让学生接受诸如“老人摔倒无人扶”、“丢了东西被哄抢”等社会负面信息,而是希望给他们传递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正能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