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支招老城基础配套滞后难题
停车难、环卫设施不足、健身场所短缺等方面均有涉及
2015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袁鹏
  在23日召开的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城市配套设施问题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不少委员也对此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与建议。
“停车位要扩大增量,优化存量”
  政协委员徐楷模今年关注的是一个令市民特别是老城区市民关注的话题:城区停车难。“目前枣庄车辆仍以每月几千辆的速度增加。”徐楷模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枣庄各区(市)城区急速增长的车辆和有限的车位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尤其是老城区范围小,车辆多,停车难现已成为枣庄市交通管理中的难题。由于停车位少,不少机动车辆在路边的禁止停车地带违规停放,车辆停放无序、交通管理混乱,群众极不满意。
  徐楷模说,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城区堵车,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出行。而车主却为了寻找一个车位需要费时半个多钟头,有时还找不到车位,这种状况在市中区尤为明显。对于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徐楷模建议政府要建立相关制度,从长远解决停车难问题。
  “对公共资源,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便道和路边资源,采取灵活多变的施划条件,只要不妨碍行人通行,不占用盲道,尽可能地规划停车位置。”徐楷模建议,要鼓励企事业单位将停车空间向社会开放,在停车收费上,采用“分地区、分时段、分长短”的计费方法。在繁华地段、重要服务场所按时收费,短时停放,不收取停车费用,鼓励大家“有事快办、办完快走”,超时收取停车费用。  
  徐楷模称解决停车位短缺问题一方面扩大增量,另一方面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就是要多建停车场,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停车场,尤其是兴建立体停车场,占地面积小,停放车辆多。优化存量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停车场,特别是单位的停车场。部分单位的停车场闲置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能动用这些单位将车位“捐献”出来或进行市场化运作,将能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建议开放机关、学校的场地,每天一小时”
  “我本身就是一个健身爱好者,可是想要找个锻炼身体的地方就特别难。”政协委员傅华琳说,她这次带来的提案就是针对全民健身场所短缺问题提出的。她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有健身的习惯,然而很难找到一块合适的场地进行锻炼。
  傅华琳引用了一份国家体育总局2013年对20-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进行的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健身需求日益旺盛、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但现有的公共体育场地却难以满足民众健身需求,居民健身现状与期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调查中称一年中,有49.2%的人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其中城镇居民为59.8%,乡村居民为35.6%。对这些健身人群而言,公共体育场所已成为其首选健身场地,有23.1%的民众选择在单位或小区的体育场所健身,而在公共体育场馆健身的人数比例为15.2%,其他主要健身场地还包括公路和街边(14%)、广场和场院(14%),以及公园(12%),住宅小区空地(8.7%)。
  傅华琳表示,现在的小区大多有活动场所,但在小区里开展一些活动往往会受到扰民的举报。为数不多的离开居民小区的广场往往人满为患,好多人只好选择马路边健身,而这是对身体非常有害的,因为汽车的尾气特别伤人。
  对此傅华琳称,现在一些小区旁边的机关、学校都挺多,里面就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健身场地。但这些地方晚上都关门,实际上是社会资源的浪费。一般晚上锻练的时间集中在7:00—8:00,这段时间正是机关、学校内没人的时侯,建议开放机关、学校的活动场地每天一小时,为没地方活动的人提供健身场所。
“增加垃圾箱、公厕等环卫设施的布点”
  “我市在努力打造生态环境良好、城市环境优美的文明城市,但依然存在随意乱倒、焚烧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政协委员李勇今年带来了一份题为“关于城市垃圾管理几点建议”的提案。他表示,改善生态、保护环境是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环境是关系国民健康,影响子孙万代的大事。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首先就要处理好垃圾问题。
  李勇表示,首先还是要从基础着手,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建议有关部门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环保和创建卫生城市宣传,营造强烈的环保和创建卫生城市氛围,培育浓厚的环保和创建卫生城市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环境保护和创建卫生城市的局面。
  垃圾多了不仅不利于环境,而且处理垃圾也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支付大量的成本。为此李勇称,要建立完善的垃圾管理体系。建议有关部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垃圾管理体系,利用合理的经济手段来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尽可能的避免垃圾产生,实现垃圾源头减量。
  此外环卫设施不足也是一个问题,这就使得在垃圾收集方面缺乏硬件的保障。李勇就此也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在各个城市区域按照标准进行垃圾箱、公厕等环卫设施的布点,减轻环卫设施供需的尖锐矛盾。避免风一吹垃圾满街跑的现象,促进垃圾分类,提高垃圾收集的效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