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价值观,TTIP和TPP谈不出个所以然
2015年04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4月20日至24日,“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第9轮谈判在美国纽约举行。自从2013年6月美国与欧盟正式启动TTIP谈判以来,近两年来,数轮谈判都伴随着大西洋两岸的争议声,尤其是欧洲方面的反对声浪从未减弱。
  这不,在第9轮谈判开始前,多国爆发反对TTIP示威游行:由非政府组织、工会和政治组织组成的“国际联盟”,18日发起名为“全球行动日”的抗议行动,45个国家共出现600场反TTIP示威。欧洲各国民众也群起响应,反响最强烈的德国就有200场示威,慕尼黑一地就有2.3万人走上街头。一项最新民调显示,43%的德国人认为TTIP对本国不利,只有26%的人认为于己有利。
  美国与欧盟经济总量占全球45%,贸易额占全球40%。如果美欧达成TTIP,将诞生世界最大的自贸区。而据欧盟委员会估计,一旦TTIP生效,每年将为欧盟和美国分别带来1190亿欧元和950亿欧元经济产值。有如此可观的“经济基础”,又拥有共同价值观这一“上层建筑”,看上去美欧没有理由谈不拢。但事实上,两者之间分歧依然巨大。
  美国发起TTIP,很明显的意图是通过美欧政治上的亲近,促成经济上的进一步联姻,并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一道,构成美国全球贸易体系的“两翼”,而“主体”则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自贸区。
  美国的算盘打得不错,但利益攸关方欧盟并非铁板一块。眼下,德国的反对声浪最为强烈,德国人担心健康和安全标准受影响,损害德国劳工保护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最重要的是,TTIP有一条款是允许跨国企业在怀疑其利益受到投资目的地国立法损害后,可超越国内法向特别法庭起诉。
  而在德国之前,法国也曾在文化产业上极力坚持一贯的“文化例外”主张,认为文化影视产品不应列入TTIP谈判的议题范围。法国此举目的很明确,就是防止以好莱坞影片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入侵”。上世纪70年代,美国影片在法国的占有率为37%,80年代达到57%,90年代后已超过60%。电视作品方面,在巴黎免费收看的6个频道中每年播放约1300部电影和电视剧,其中1000部以上来自美国。向来秉持文化自信的法国人,岂能坐视不管。
  虽然法国的“文化例外”主张在欧盟内部引发激烈辩论,但最终欧盟采纳了法国这一主张。此外,英国民众则担心TTIP将使英国企业和卫生系统的利益受损。英国工会和一些民间团体发起全国性运动,要求首相卡梅伦将医疗保健服务部门排除在TTIP之外。
  以德法英三国为代表的欧盟,几乎都算是美国的盟友,无论政治体制还是所谓的民主价值观,美欧看起来都那么相近。然而,在TTIP问题上,美欧这对同林鸟,却在谈判关口各自飞,只要涉及国家产业利益和民众福祉,谁也不想自身受损。
  美欧之间的TTIP尚且如此,美国在亚太地区主导的TPP难度更大。后者不仅包括与美国在价值观上相近的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有越南、秘鲁等不同政治制度和政治倾向的国家,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和产业成熟度等差异巨大。作为TPP谈判中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日在21日刚结束的部长级谈判后,围绕农产品进口和汽车贸易关税上的分歧尚且难平,更何况其他国家间的谈判。这不,上月底,一心想抱美国大腿的菲律宾就因为担心本国产业的发展空间会受压制,宣布退出TPP谈判。
  所以说,在外交上或许可以打着价值观旗号与盟友勾肩搭背,但若具体到经贸领域,这面大旗就会漏洞百出,更不可能一呼百应。TTIP至今已谈了9轮,TPP从发起到现在也5年了,都没谈出个所以然来。看来,美国“一体两翼”的美梦还得继续做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