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压力巨大,交通常常拥堵——
“路怒族”如何克制“路怒症”
2015年05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丛 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手握方向盘
 易患“路怒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一家一辆、两辆车的情况已经不在少数。可是,在人们驾驶车辆出行的过程中,许多与我们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水平不合拍的现象也频频发生。前不久网上盛传的成都街头女司机被暴打的视频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
  许多人一旦坐进驾驶室操控方向盘,整个人就好像彻底改变了似的,怒气特别大,嘴巴里也会骂出平日里从来不会出现的脏话,人们给此类现象下了一个定义叫“路怒症”。 “路怒症”的概念来自国外心理学界,“路怒”是形容在交通阻塞的情况下,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也称作“阵发型暴怒障碍”,发作者会袭击他人以及他人的汽车,猛烈程度往往让他人和自己大感意外。有的人或许达不到“阵发型暴怒障碍”的程度,但是也会对其它汽车或其它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有攻击性或愤怒的行为。此类行为可能包括:粗鄙的手势、言语侮辱、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胁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或实施威胁。据说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
 开车压力与挫折感
 易引发“路怒症”

  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诱发驾驶员的路怒呢?往往是由于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受到阻碍,如见到有些人驾车不太守规矩,在自己的车前、车旁做出妨碍自己行车,如此情况下,便会诱发驾驶员的愤怒;时间紧迫,赶往目的地的过程中受到其它车辆影响,还有的人在自己排队等候期间,有人希望加塞并线时导致愤怒——“老子规规矩矩地排了半天队了,你小子想好事儿吧?没门儿!”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易怒的驾驶员又往往是一些平时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还不错、驾车也还算守规矩的人,他们心里的潜台词是:“你会不会开呀?就你这两下子还这么横,以为我守规矩就是好欺负的吗?”于是,怒气上来,产生与对方一决高低的冲动,有的则会付诸行动。
  一位女士的丈夫是单位出了名的好好先生,工作中态度友善,人际关系随和,家庭中对妻子和孩子也极有责任感,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接送妻子去商场逛街等都极有耐心。可就是这样一位极具绅士风度的男士,在他驾车的时候却特别易怒,嘴里常会爆粗口,在路上也会与其它车辆斗气,甚至会追赶那些超越自己的其它车辆,把道路抢回来。
  为什么人们手握方向盘的时候如此易怒?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驾车会满足人们的一种操控欲望,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很大的时代,很多人在单位甚至在家里,都处在一个被别人指挥和控制的压抑状态。他们清楚地知道,职场上如果不压抑自己,任性地释放自己的后果不堪设想;在社交中,任意疏泄和暴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做出粗俗、暴怒的举止会影响自己的形象,破坏自己苦心经营的人际关系网;在家庭中不控制情绪,随意发泄情绪带来的后果也是很麻烦的,因此,他们会常常压抑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于是,疏泄自己被压抑的内心、寻找一个能被自己控制的物体或空间,就成了这些人强烈的愿望。而汽车恰好能够成就这部分人的愿望,因为在操控方向盘时,汽车就成了一个能彻底被自己控制之物,它完全与自己的意志合二为一时,会给驾驶员最美妙的感觉,顺畅和速度会给驾车者一种轻松和爽快感,会让驾驶者产生一种一切在我掌控之中的错觉,一旦此感觉被破坏时,愤怒就容易产生。而且,在这样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密闭空间里,无论怎样发泄都是极为安全的,不必考虑形象和影响。所以,这样发泄之后带来的快感和轻松会使他们平衡因压抑带来的不愉快。
  但是,这样的斗气开车,后果十分可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两年来,每1分钟多一点,就会发生两起交通事故;每6.7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不到1分钟就会有一人在车祸中伤残。这一数字充分表明,车祸已成为最大的社会危害,每年都会因车祸给数百万个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伤痛,而路怒开车又往往是车祸的一个重大隐患。
 四招克服和
 遏制路怒情绪

  文明驾车,从我做起。很多驾驶员在谈到交通问题时都持有同样的态度,认为自己是好司机,不会出问题,如果不是他人违规,自己根本不会错,一切都是由他人引起。如果他屡犯错误而我依旧守规矩,我就很吃亏,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按照以下步骤,先从自我做起,控制自己,路怒应该可以克服。
  首先,要了解自己开车时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愤怒,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自己的心态。比如,有人在自己的前方开得比较慢,使得自己不能在绿灯转红灯前闯过前面的路口,这时要告诉自己,前面的驾驶员可能是新手,开车小心翼翼,想想自己刚刚上路时的情况,就可以谅解了。再比如,有人加塞并线,告诉自己,他也是不得已,否则他会因违反交规而被罚款,这种人将来也许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就能克制住自己的路怒情绪了。
  其次,根据自己出行的目的预留充足的时间是很有必要的。我国目前的交通状况,遇到堵车是常见的事情,如果时间紧迫,影响自己到达目的地而耽误时间,很容易导致愤怒。所以出行前做好准备工作,弄清楚路途中有否修路的路段,有没有拥堵的路段,选择好线路,提前出发,防止因时间紧迫而发生路怒。
  第三,不要有假定他人违规的心理。当他人驾车违规的时候,不要用自己的心理假设来解释原因,什么“他以为我好欺负”、“他就是故意要阻挡我”等等,这样的假设会为自己树立假想的敌人而激发自己的敌意,继而产生追上去报复对方的冲动。就算真的受辱也要制怒,如果受辱而爆怒,看起来似乎在以牙还牙,但并非理智者之所为。人在发怒时,往往“自善”意识得到强化,总觉得自己正确,自我调整能力减弱,容易盲目蛮干。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争先恐后,横冲直撞,不计后果,但最终的恶果恐怕也要殃及自我。
  第四,要学会避免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告诉自己他人开车不规矩、他人加塞不文明,我们生气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生气、愤怒导致的后果也许是我们自己失去理智受到惩罚,这就不值得了。做守法的驾驶员也许会因此被耽搁个三五分钟,但天长日久是对自己安全的保证,也是对家人负责,绝不能一时冲动而因小失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把自己的目光从他人的错误上转移开,避免自我激怒,把一个本来很小的问题扩大化,引发不必要的争执。
  在物质生活日趋发达的今天,我们每一个驾车者,在提高自己驾驶技术的同时,一定也要重视提高自身的精神文明和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证自己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和谐统一。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下,要学会合理疏泄情绪,才能保证不把不良情绪带到驾驶活动中。真正学会关爱他人、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才能在复杂的交通状况中化解愤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