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不合群”越要训练
2015年05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读完来稿,我非常理解老徐的烦恼、挣扎和无奈。但我坚决反对他这种“逃避”的“蜗牛方式”,因为几年之前,心理学界对80后的宅男宅女及他们的父母就提出过警告:大学毕业后不适应社会生活,就说明这个人是“次品”,宅家3年就会是“废品”,8年后就可能成为“危险品”。同时,我想告诉老徐:“‘想改变’是你最好的资源!”
  其实,不合群的原因有多种:或是自卑害羞而作茧自缚,或是自大高傲而目中无人,或是孤僻恐惧而钻入套中,或是过于幼稚而遭别人排斥,或是固执多疑而拒人千里,或是过于直率而冲撞了别人,或是攻击性太强而伤害到别人,抑或是思维怪异而格格不入……挖出病根,认识危害,方能对症下药。
  从来稿中,分析老徐“不合群”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一、老徐自小缺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因为孤立的感觉“上大学之前也遇到过”。二、欠缺沟通技巧,人际交往“开合”无度。不合群的人,大多是因为他们交际时该开放的时间和地方不开放,如不参与、不介入、不表达等,使人难以接近;该闭合的情况下不闭合,如不看对象、场合而言行随意、放肆,令人感到不近人情;或开放、闭合过度等所致。所以,老徐在工作中尽管不惜财力和体力,不对别人说三道四,非常“坦诚”,但仍然出力不讨好,不断“得罪人”。三、说话、做事过于简单,这可能是不成熟的表现。虽然他已26岁了,但是他认为现实应该像“打篮球一样,有多少实力就得多少分,很简单”,其实,他不知道打篮球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现实社会中的人与事更复杂。四、过于自我。之所以喜欢在网上交流,因为这种方式“很直接,不用去看别人的脸色,也不用去猜测别人的心思”,因此,他很难理解父母、女友及别人的感受。五、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改变的意志力,遇事则逃。他也想改变,但一是不知如何做,二是习惯于逃避,所以先是从一个单位逃到另一个单位,最后逃回家里。
  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徐身上也有很多可贵的品质。首先,他并没有推脱自己的责任,而是在不断地反思“为什么我就和别人不一样呢?真的都是我错了吗?像我这样还有办法改过来吗?”有反思就会有成长。其次,在大学里,他的人际关系是很好的,“感觉很融洽”,其实,大学是人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人际关系远比高中复杂,这说明他是有能力改变目前现状的。第三,他工作努力,认真负责,懂技术,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人坦荡,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给“老徐们”及父母以下建议:第一、最好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因为,既然自己苦寻无果,那就不如借助外力弄清原委了。第二、一定要走向社会,绝对不能逃避在家。鬼谷子说:“欲合者用内”,即要想合群,首要的是自己去努力争取。第三、学会换位思考很重要。黄金法则告诉我们:“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而白金法则的精髓就在于“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所以,从研究别人的需要出发,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过得轻松和舒畅。第四、不合群的人,应该首先多与宽厚者、开朗者交往,以便在交往时能慢慢适应,并学会与人相处之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自己也会渐渐变得善与人处。
  杨素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教授,“青未了·心理咨询工作室”专家顾问团成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