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上位记
2015年05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魏新丽
  今年7月,“仙女”王守英就要在北京举办自己的首场时装秀了。这不仅是一个灰姑娘穿上水晶鞋的故事,也是一个网络小人物的成功转型之路。
  山东农村姑娘王守英曾经沿着一些网络前辈的蹿红足迹,努力在微博上造势,甚至到处骂人,但都未能获得很好的效果。这不难理解,恶意炒作就能走红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就连当初一些凭借网络炒作和审丑走红的人——如芙蓉姐姐、凤姐等,也集体转型了。十年间,草根的上位之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为农村姑娘开的一扇偏门
  2008年的一天,一位书商来到新泰市刘杜镇南流泉村,找到曾经给他们投过稿的王守英,跟她商谈出书的事情。
  此时的王守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辍学后就在村里干农活兼打工,偶尔写写小说投稿。她跟外界的交流很少,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新泰市,也没有上过网。   
  在交谈中,这位书商的一席话给王守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告诉王守英,现代社会有一个趋势,要成名得需要一定的营销手段,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爆点。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守英很早就有一个梦想——做时装设计师,成为当代香奈儿。她本来的想法是,赚两年钱,开个小店,然后一步步地往前走。“我始终都相信能通过开小店走到香奈儿那个地步。”她说。
  但是,“跟书商接触之后,脚踏实地的心就没那么坚定了。”王守英说,她突然觉得,可能通过开小店,一辈子也实现不了梦想。
  再后来,王守英接触到了网络。“上网一看,就发现他说的实在是太对了。”她知道了芙蓉姐姐和凤姐,看到她们出席时尚活动、拍电影、被网友追捧,她觉得眼馋。“我觉得她们也没什么啊,就是靠言论成功了,我自己很自信,跟她们比起来,我强太多了。”她说。
  2013年,王守英开始了自主营销之路。她利用身边的各种物品进行服装设计,然后拍照放到网上。她用吸管做成手链,把豆角缠到头上,锅碗瓢盆挂在腰间。她身材矮小,这么打扮起来实在算不上好看,可是她叫自己是小仙女。这种反差果然招来了关注。
  这种极端的做法,有着芙蓉姐姐和凤姐的影子。以S造型走红的“冰清玉洁,妖媚性感”的芙蓉姐姐,声称自己学富五车的凤姐,都是用这种出格的行为标榜自我,从而获得广泛关注。
  在芙蓉姐姐的时代,自甘卖丑的人一般被认为精神有问题,但是现在看来,她们其实是另一种聪明人。凤姐在后来的采访中承认,自己有推手和团队,故意进行营销炒作。至于为什么炒作,她说“只不过是想买个房子”。
  作为她们的模仿者,王守英很坦然,“就是觉得如果这样做的话,可能会被骂得很惨,但是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再慢慢努力,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
  “嗓子不天籁,长得又不帅,青春期还没赶上好时代,人生太多无奈,为了活得精彩,只好玩点变态。”这是网络红人芙蓉姐姐的名言。
  脸皮厚,敢于炒作,或许是她们博出位时惟一能仰仗的。
社会的低俗“成就”了她们
  王守英运气不错,她的微博被人发现了,小火了一把。
  这时,一名资深媒体人找上了门。他看中了王守英的话题性,提出要让她跟自己互动炒作。“我当时说不知道怎么炒作,就说骂你行吗。”王守英回忆说。
  这当然是可以的。于是那个媒体人骂一下,王守英再回骂一下,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这个人在时尚行业也是很出名的,王守英的第一次炒作有了效果。

          (下转B02版)

  (上接B01版)

  后来,有更多的人找来,也想互相炒作。虽然这种方式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但是王守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继续。“网络上的红人太多了,我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现在别人都知道我了,我只有这一条路了。就像芙蓉姐姐和凤姐,我想拼一下,置之死地而后生。”她这样剖析自己当时的心路历程。
  后来有人给她指点,要想更红,就骂一骂当红明星。于是王守英开始在微博上点评明星们的穿着,“违心地点评,明明很好看,就说很难看。”她说。怕男明星粉丝太厉害,她就专挑女明星骂,范冰冰就曾被她骂过。
  或是自学成才,或是经人指点,王守英最初的炒作之路用了不少下三滥手段。她的做法跟之前的网络红人一样,既迎合了社会,也被社会所迎合,大众一边唾弃,一边消费。有人骂她们是疯子,但是疯狂的又何尝只是站在台前的她们?
  “这种粗鄙戏谑的表演抗争,潜在迎合了受众的窥探心理,提供了新鲜价值,再结合成功的媒体动员,足以爆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志安说。
  “网民热哄、门户网站追捧、传统媒体跟风”,这是网络红人上位的三部曲。在这背后,还有幕后推手的推波助澜,可以说一个网络红人的上位记,不只是一个人的战争。
  凤姐曾经说过,社会的低俗成就了她。“我是社会大众捧出来的,是一个个网民顶帖顶出来的,所以这并不是我个人的低俗,而是社会。你今天把我罗玉凤按下去了,明天就有下一个这样的人冒起来。”
  王守英的经历,是对凤姐这段话的最好诠释。  
火不起来了
  芙蓉姐姐和凤姐都赶上了好时候。互联网初始化时代,这些行为提供了足够的新鲜感和话题性,让人追捧不已。
  但是王守英毕竟迟到了几年。前辈的道路看似风光无限,但真走起来却没那么简单。
  “这对我真的没有一点好处,刚火的时候,还有杂志找我,但没有电视媒体。”王守英说,她想象中的爆红并没有出现,“后来有一家杂志跟我说,不能这么骂,会毁掉自己的。”
  在2013年,芙蓉姐姐和凤姐的时代早已经过去,王守英在2008年萌生的想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了。炒了一阵之后,王守英发现“大家看惯了,对炒作没有热情了”。
  “网络红人的走红,是一些突破日常规范兴趣外的表达方式,通过差异性引起关注。这种信息的接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审美疲劳。”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马广海说。
  反应过来之后,王守英就不再骂了。事实上,她现在从不否认当时是炒作。2015年4月5日她在微博上说,“为了梦想,我曾经哗众取宠恶意炒作来着……炒作得来的名气是恶名昭彰。用作品说话赢来的是鲜花掌声。两者之间。我选择了后者。即使遥遥无期又如何。我不要心累。做个开心的神。”
  这种领悟既来自她自身的经历,也来自前辈的教训。即使能够爆红获得足够的名气,也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利益,网络红人的红,更像是一场镜中花、水中月。
  芙蓉姐姐曾反问:“出名的方式就能决定以后的价值吗?”时至今日,她依然无法摆脱网络红人的标签,从来没有进入过主流演艺圈,很多人以跟她同台演出为耻。
  王守英更不想戴网络红人的帽子,她觉得那是一种讽刺。“我不希望这样称呼我,我希望我在大家眼里就是一个设计师。”她甚至反省,“我觉得做了一个很不好的示范,如果有一天真的成了一线设计师,被人效仿,也很不好。”
审丑走了,励志来了
  所以,曾经的网络奇葩早已经转型。凤姐去了美国,给人打工做美甲。她不再炒作,而是在微博上发发每天的见闻,大多数时候展示出的是一个正常人,甚至有时还发点励志名言。
  芙蓉姐姐的励志故事早已不新鲜。瘦身,转型,开公司,唱歌演戏,投身公益事业,她又用当年的劲头,一个劲儿要把自己的形象扭过来。她的微博背景是一张革命风格的照片,她穿着旧式军装敬礼,上书“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满满正能量。
  时代已经大不同了,她们顺势而为。网络上的搞怪审丑再难掀起波澜。随着近些年大量选秀节目、真人秀的出现,草根的上位之路有了另一个范本:励志的成功故事。
  让王守英再度火起来的是《出彩中国人》这个节目,在这里,她被塑造成一个拥有一技之长和天赋的草根。她的设计被范冰冰称赞,并承诺要带她去国际时装周。
  现在,王守英正在准备“仙女圆梦大秀”,这是PUPA中国国际时尚周为她量身打造的,邀请了三个国际团队帮她蜕变。
  PUPA时装周是无政府导向的,给有梦想的人提供平台,他们本身也是一个相对草根的团队。负责人绣董承认,王守英是有话题性的,是有媒体价值的,但是他也认为,王守英确实有天赋,甚至强过时尚界那些徒有其表的人士。“单纯拿时尚来讲,这是一个装ⅹ的行业,如果装得好,就可以出来。时尚行业是围城,什么都没有的人只能靠着装ⅹ来充大头。”
  绣董希望王守英能通过这次活动真正接触服装秀。“此前,关于王守英的采访多为娱乐性的,人们把她当做娱乐人物来对待。”绣董说。“我们希望把她当做设计师来对待,希望她能真正进入设计师行业,知道秀是怎样走的。以后通过学习,成为真正的设计师,从草根形象转换到高大上的时尚博主。”绣董给王守英规划了这么一条路。
  这对王守英来说是一个正面机会,她不再需要通过骂架来赚人眼球了。
  但是,她发现事情开始向另一个极端倾斜。不断有媒体找来,希望给她做正面的报道。“现在电视台找我做节目,想打造成励志的形象,打造得很玛丽苏。”她说。中央电影学院的一个学生要给她做纪录片,把她塑造成一个很向上很励志的新农村女性形象,吉林卫视的某栏目专访,编导想跟她对一下台本,希望能说得正面一些。
  这让她有点受不了,“说别人教我的话,看了之后就别扭,就觉得不是我了,嘴上说出来的,肢体语言都不协调,自己看了就恶心。”   
  她很抗拒这种扣高帽子的方式,不适应。“骂你没压力,说你好有压力。把我的坏处统统不提,只说我怎么努力、怎么上进,这么做出来会误人子弟的。”她说。
  但这也不是她能左右的。励志故事是更容易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模式,靠自己努力奋斗,经受别人的冷眼嘲笑,最终走向成功的小人物,观众在这里看到了自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