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有视频为啥还不信
2015年05月2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要彻底解决权力部门面对的“老不信”问题,就应当从细微之处防范权力的任性,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涵养社会的信任。只要权力的公信力足够,即便无图无视频一样可以说服公众。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以前常说“无图无真相”,而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有图也未必有真相,毕竟PS技术已经从专业领域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图片不足为证的时候,视频被很多人寄予了厚望。但是一些热点事件证明,视频依然不能解决公众的“老不信”问题。一段视频播出后,随之而来的疑问便是有没有抽帧剪辑。即便专业机构鉴定视频未做任何处理,不相信的人还是有不相信的理由,比如鉴定机构自身的独立性问题,鉴定者有没有被他人操纵的可能。从这个角度看,化解怀疑比喊醒装睡的人还要难。
当不信任的情绪弥漫开来,社会成本也会随之不断增大,权力部门更是深受其害。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政府辟谣赶不上谣言传播的问题。因为公信力不足,一些权力部门在热点事件中经常陷入百口莫辩的窘境,无论是上图片还是上视频都很难自证清白。
权力部门公信力流失,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一旦权力不能取信于民,官民沟通的正常机制失去应有的作用,任何一个小事件都可能引起一场对抗和冲突。为了解决信任危机,权力部门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在舆论争议较大的问题上尽可能地让事实说话,用公开图片、视频的方式解开公众的疑问。此外,权力部门也尽可能做到了不越界,把类似PX项目是否安全的问题交给专家去解读。与此同时,程序的公正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该由哪个部门说话的就让哪个部门说话,而不是让权力大的部门包办一切。
不可否认,以上努力都是必需的,也有助于社会信任的建立。但是,仅靠技术或者程序上的补救还不能彻底化解一些权力部门遭遇的信任危机。事实证明,一些突发小事件最后酿成社会热点,并非现场摄像机位不够多,也不一定是权力部门在处置过程中出现程序失当,而是公众心里早已埋下不信任的种子,任何一个偶然事件都可能让它萌芽直至野蛮生长。现在很多执法部门都配备了随身携带的执法记录仪,但是在街头执法过程中发生的冲突似乎并没有明显下降,而执法部门也很难靠这些装备赢得口碑。
如果“武装到牙齿”都不能化解“老不信”的问题,一些权力部门就应反思,如何在信任危机出现之前的“未病之时”给公众服下“定心丸”。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权力的运行能否让人信服,关键在于日常是否做到了公正和廉洁。一些地方的城管部门之所以出现权威流失的问题,就是因为平时不注重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如果“城管打小贩”一再上演,再有“小贩打城管”的事情出现,公众就会习惯性地不相信,哪怕你有图有视频。所以,要彻底解决权力部门面对的“老不信”问题,就应当从约束权力做起,从细微之处防范权力的任性,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涵养社会的信任。只要权力的公信力足够,即便无图无视频一样可以说服公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