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上点心,虎妈的“课桌”才不落空
2015年05月2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时培磊
随着中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条子生”、“共建生”等各种择校路被堵之后,购买学区房成为“虎妈”眼中通往重点名校的“捷径”,各开发商纷纷以“名校学区”作为促销手段。然而,业主与开发商掌握的信息极不对称,不少开发商搞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学区房承诺一再缩水,甚至沦为泡影。
对一些开发商而言,“签约名校”不过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尽快把房子卖出去,把钱赚到手,能不能上名校倒在其次。近一个月内,省城就爆出至少5起学区房纠纷,成百上千户业主深受其害。(详见《齐鲁晚报》22日《虎妈的“课桌”没了》)令人唏嘘的是,尽管有明显证据表明开发商存在欺骗行为,业主却难讨说法,开发商违约成本微乎其微。
实际上,开发商的伎俩并不高明,查查资料便能识破真相,相关部门对此充耳不闻,缺少了服务意识。一直到业主找上门仍被动应对,把问题抛给开发商和业主。
目前,针对商品房销售出台了诸多的法律规范,而在实际执行中长期缺乏监督、追责机制,对开发商的约束力不高。例如,《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发布的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所明示的事项,当事人应当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约定。在实际操作中,销售广告中涉及的学区问题从未列在合同中,为开发商日后推卸责任提供了方便之门。
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关系到孩子入学受教育的权利。通过监管,构建一个完善成熟的学区房市场是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在由开发商、政府部门、业主组成的博弈场域中,如果政府部门失灵,一个循环、相互约束的生态链就要被打破,业主只能成为食物链的最低端,利益难免受到侵害。
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区房的存在说明了教育资源分配比例失调。长远之计,除了打造一个成熟的商品房市场外,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合理分配,让学校没有好与坏的区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开发商以名校学区来欺客。当然,再好的憧憬的实现,前提还需相关部门上上心。(作者为本报机动新闻中心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