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通过黄河大桥。 (资料片) 本报记者 戴伟 摄
济南(奥体)中央商务区将被着力打造为区域金融中心、总部聚集中心。 (效果图)
◥济南轨道交通R1线高架段正在初勘。 (资料片)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济南的美好将来已经清晰地浮现在市民眼前,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每一位市民为之努力。8日,济南市政协十三届十九次常委会议上,政协常委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刘雅菲 实习生 王晓敏
拉近县域距离 尽快实现市域路桥零收费
一说济南经济发展的短板,县域经济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经科委副主任刘燕针对县域经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需要围绕县(市)区的区位、资源优势,明确县(市)区发展方向和重点。”刘燕认为,每个县(市)区都能够围绕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大力推动县域园区错位发展,突出“一县(区)一园区、一园一特色”,加速培育出省内叫得响、全国有优势的产业集群或产业基地,增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坏,对县域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济南的民营经济如何尽快实现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走出一条集中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的快速发展之路,是做活民营经济,进而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刘燕说。
刘燕认为,壮大民营经济要坚持“非禁即入”原则,要少一点限制,多一点扶持。在民营企业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等方面,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此外还要加快县域国有、集体企业体制改革。将市区企业下放或转移到县(市)区的同时,加大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力度。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革,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着力培植壮大民营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向科技化、外向化、规模化发展。
菜贱伤农、农产品滞销,这种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刘燕建议,发展民营经济要推广利用、参与、建立“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业态、新平台,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为特点的专业化生产模式,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规模化生产,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信息不畅与市场脱节等问题,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发展县域经济,打通瓶颈是关键,交通就是瓶颈之一。对此,刘燕建议加快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心城区的衔接配套,拉近县域与中心城区的距离,减少或迁移市域内路桥收费站点,尽快实现市域内路、桥零收费,为欠发达县域接受省城辐射、加快发展步伐创造基础条件。
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最大财富是金融人才集聚
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对济南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发言中,济南市政协秘书长、民建济南市委副主委邢乐成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邢乐成认为,金融中心是济南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金融要素的集聚地,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集聚”特征,因此,才有了金融中心的“洼地效应”和“高地效应”。从国内外的金融中心来看,“区位集聚”是金融中心的显著特征。“华尔街全长只有1.54公里,却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标;一提陆家嘴,就知道是上海的金融中心;一提金融街,就知道是北京金融中心;一提深南大道蔡屋围,就知道是深圳的金融中心。”济南的金融中心的打造应该符合“区位集聚”的打造规律,让济南也有个叫得响的中心。
此外,要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济南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金融人才集聚。“一方面,济南是各大商业银行(中行除外)省级分行的所在地,也是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区域管理总部的所在地,集聚了大批金融从业人才;另一方面,驻济高校中有一大批金融人才,这是省内乃至一定区域内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邢乐成认为,对这些人才真正重视起来,才能打造出济南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建立招商“云后台” 最大限度减少审批和收费事项
招商引资被称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主席唐一林发言中对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互联网+招商”的建议。
唐一林建议,济南需要建立招商网络平台和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并做好各平台间的信息处理及反馈,依托济南的“产业电子地图”和工程咨询专家库,与有关经济建设部门招商负责人员有效链接,形成招商工作“云后台”支撑,为招商一线人员和投资商实时回复有关产业政策、落地条件等问题的咨询,指导服务具体招商工作。
此外,在招商引资的政策方面,也需要进行创新。建议创新扶持方式,改政策优惠为资本投入,变无偿扶持为投资入股。建议在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设置专项指标,加大考核权重,强化激励机制,对在考核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唐一林建议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和收费事项,落实好“一站式办公”、“限时办结”、“特事特办”等工作要求,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做好协调跟踪服务,打造公平的投资环境。
制造业发动机需磨合 拉长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刚刚结束的济南市委十届八次会议提出,要把制造业作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最强大的“发动机”,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济南市委副主委李景全认为,装备制造业是济南的传统和主导产业,产业基础雄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先进。但济南的装备制造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业集群度不高,产业链条短,布局分散,集群竞争力差,“有龙头无产业”与“有产业无龙头”并存。
李景全举了几个例子:“以济南二机床为例,曾经每年有50%的配套部件从省外采购,本地采购只占29%。中国重汽如此长的产业链,曾经有80%的配套来自济南市以外的企业,因此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园区,建立自己的发动机厂、变速箱厂和桥箱厂,逐渐在济南拉起自己的黄金产业链。”
他建议要学习借鉴外地和本地的成功经验,通过科学的政策和合理的规划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地拉长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为了激发行业的研发热情,李景全建议对购买地产首台(套)产品的用户,按购买价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提高用户使用地产首台(套)的积极性。对研制国产首台(套)的装备企业,以首台(套)研发投入或者实现的收入为基数,给予相应比例的补助支持,提高企业抵御研发风险的能力。
建交通娱乐购物一体地下城 提升轨道交通吸引力
济南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即将开始建设,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将不再是梦。市政协常委、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中赋建议,要治霾治堵,得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其中,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李中赋建议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尤其要加快轨道交通M线的前期工作,使轨道交通真正在中心区发挥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同时,要始终注重优良的轨道交通运营环境的建设,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集交通、饮食、购物、娱乐等于一体的地下城,将人流由地上引入地下,减轻地面压力,提升轨道交通吸引力。
“目前济南公共停车场严重匮乏,按照国际通行惯例1:1.2的车辆泊位测算,缺口已超过100万个。”李中赋发言中提出,应尽快颁布完善具有可实施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意见,把公共停车场明确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范畴,由政府推动,给予政策优惠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并形成机制;保障规划公共停车场用地的供应,建成后加强监管,保证公共停车泊位始终向社会开放使用;对机械式、简易式车库在政策和规划上进行认可,理顺简化审批流程,大力推广,这是迅速、灵活、低成本提供车位的重要方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