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杂音才能促中日韩峰会成行
2015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0月13日,对中日关系来说,可谓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访问日本,同时,日本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访问中国。
  杨洁篪此番赴日是应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的邀请,出席第二次中日高级别政治对话。山口则再一次扮演信使角色,怀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两封亲笔信,先到访韩国向朴槿惠转交了一封,接着就来到北京向习近平转交另一封。之所以说“再一次”,是因为2013年1月时山口也曾带着安倍的亲笔信访华,并转交给习近平。
  今年9月2日朴槿惠和习近平会面时,双方一致希望于今年10月底或11月初方便的时候在首尔恢复举行已中断3年多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谈。在这一背景下,本周中日两国间算是高频率的互动,显然是在为可能成行的三国首脑峰会铺路。
  然而,要铺好这条路并不容易。中日韩三国外交官员曾在去年9月有过一次会谈,接着,在去年11月于北京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朴槿惠与习近平就召开中日韩外长会议达成共识。而且,朴槿惠还进一步提议,召开三国首脑会谈。今年3月,第十次中日韩外交高官磋商在首尔举行,三国派出副外长级官员与会,三国外长会则在10天后实现。
  从去年9月至今,耗时一年多才促成现在这种程度的接触,可见,实现三国首脑会谈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迈过摆在三国面前的一道道坎儿。这些坎儿,既有岛屿归属争端,也有日本对历史问题的认知问题。只要日本在历史和现实问题上一意孤行,中日、韩日关系就无法真正解冻。
  这不,虽然近期在韩国居中调解下,中日韩三方互动增多,杨洁篪在与安倍会面时,双方也表示将力促中日韩首脑会谈,但日本却又闹起了幺蛾子。最近,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成为世界记忆遗产,日本在中国申报期间就百般阻挠,申遗成功后又胡搅蛮缠,甚至以停止提供经费要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与杨洁篪会面时,安倍还当面表示“很遗憾”。显然,这场申遗大战已经超越了历史文化层面,演变成国家间政治较量的一部分。
  当前,中日韩三边关系的现状,是多条轨道同时推进:一方面,围绕岛屿争端和历史认知问题,中韩依旧保持对日压力,另一方面,三国同时积极推进各层级往来,为三国首脑会谈铺路。最新的消息是,安倍晋三将暂停在本月17日至20日的靖国神社秋季例行大祭时进行参拜。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预计将于本月28日起访华。二阶今年5月访华时曾与习近平会晤,并转交了安倍的亲笔信。日本还寻求在下月于菲律宾举行的APEC会议上实现安倍与习近平的会晤。可见,安倍对朴槿惠提议举行中日韩首脑会谈还是给予了积极回应,目前来看,日方也的确在努力与中韩协调促成会谈,这一点值得肯定。
  据日媒15日报道,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谈可能于11月1日在青瓦台举行。我们期待中日韩峰会能如期举行,但也要清楚地看到,积怨多年,不要指望一次会晤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只是个开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