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论坛
2015年10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三大电信运营商自10月1日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已有20多天,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反倒是,有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中“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比较有代表性的反馈是“以前到月底还有流量,现在到月中流量已经用完”,或是“在家和单位都连接无线网络,一天时间却用了近550MB的流量”。(10月26日央广网)
  “提速降费”惹众怒
执行中必有偏差

□侯坤

  为何如此多的用户反映流量消耗快,如果不是运营商内部计量失准问题,那么真实原因又何在?尽管用户们很难拿出有效证据证明其间存在“猫腻”,但无论如何运营商都有必要解释澄清,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运营商有必要通过实际调查访问典型用户,找出流量消耗过快的真正原因,以此进一步破解流量流失谜题。如果能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不同类型用户流量消耗过快的具体原因,既是给了广大用户一个合理的交代,同时也可以间接证明自身流量计量的准确性。
  总之,如果一项惠民政策非但不能使民众满意,反而激起了不满情绪,毫无疑问是在政策具体执行当中出现了偏差或漏洞。对此,运营商理应查明真相,化解民众心中的层层疑问。否则,一旦质疑之声蔓延,更会连累主导这一举措的政府丧失公信力。

用户有权用脚投票
谁还敢“偷流量”

□徐剑锋
 
  手机流量计算既复杂又不透明,面对运营商的“权威”解释,大多数消费者在维权上往往处于弱势,只能被动地挨宰。追根溯源,一方面,独断专营的模式养成了运营商高高在上的欺客习惯;另一方面,由于虚拟上网服务管理的法律缺位、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管缺力,助长了运营商的底气。
  让手机流量跑得更精准,不得不又提到那个词:引入竞争、打破垄断。当下而言,我们不仅要关注微观电信市场上的种种流量套餐与上网服务,更要从宏观视角加快电信运营市场化的改革步伐。只有敢于打破垄断,加快形成更为充分的竞争格局,才能使消费者与运营商充分而公平地博弈,而不是任由运营商“挟垄断以自威”。
  手机“偷跑”流量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既需要运营商拿出详实的数据“自证清白”,又要从电信运营体制改革入手,让消费者真正拥有“用脚投票”的权利。如此做到位了,还会怕运营商玩挖陷阱的把戏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