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文化”为“持枪照”开脱
2016年02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有消息称,一名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杭州倪姓留学生,因在社交网络上张贴持枪照,并暗示如果考试挂科将让教授体会一下“恐惧”,被学校认为是危险人物,签证取消,返回中国。此事引发关注之后,当事人小倪却透过媒体称,他并没有被校方开除;倪父对其子的行为更是轻描淡写,只承认“确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原因是还在“逐步学习当地的法律、适应当地的文化”。言下之意,张贴持枪照威胁教授,这只是美国的法律和文化要禁止的事情。
  很多人抱怨中国缺乏言论自由,但在某些方面,中国人的公共表达却自由得令人咋舌,譬如在网上谩骂甚至威胁他人,一些网民不只是口无遮拦,简直就是肆无忌惮。他们不忌惮,主要还是因为相当多的国人把谩骂与威胁列入了“言论自由”的范畴,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在法律上是被明确禁止的。谩骂行为有可能造成对他人的人格损毁和侮辱,威胁行为则是对威胁对象有可能实施具体伤害或侵害行为的第一步骤。这跟单纯的言论已然无关,跟所谓言论自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每每出现类似情况,就有人呼吁健全法制。其实我们的法律对谩骂和威胁他人的行为,并非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范及罚则,但为什么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上却“蔚为壮观”且鲜见警方出手呢?而另一方面,假如谩骂和威胁的对象属于比较“重要”的人物、机构乃至某些抽象的东西,为什么有关部门就会迅速行动予以查处呢?
  这说明,一般的谩骂和威胁,囿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并没有进入有关部门的法眼。或许是因为警力有限,或许是因为“没造成实际伤害”,或许是因为我们需要“营造”一种“自由的言说氛围”……再加上一些人缺乏法律意识,于是“骂人自由”乃至“威胁自由”在中国也差不多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由此看来,小倪需要“适应当地的文化”,倒也有些道理。但是,在网上公开张贴持枪照威胁自己的教授,若挂科就要杀人,这样的行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已远远超出了“文化”范畴,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应该明白,这是一种明显的违法行为,怎么还好意思拿“文化”开脱?(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朱达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