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深闺”
邹城再增5名市级非遗传承人
2016年02月1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邹城2月18日讯(通讯员 王崇印) 近日,济宁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示。邹城市推荐的邹鲁礼乐、阴阳板、尚寨竹马、吹糖人与石门小鼓5个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榜上有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传承人而存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来说,人的传承尤为重要。”邹城市文化馆非遗办工作人员介绍,邹城推荐的“平派鼓吹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在也已进入文化部评审程序,有望在新年后传喜讯。此次公示完毕发文公布后,邹城市的济宁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将达11人。
2015年以来,邹城市的“软弓京胡”、“峄山会”项目已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邹鲁礼乐”、“祭孟大典”、“剪纸”、“峄阳古琴”4个项目入选第四批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药香制作技艺”、“手绘葫芦”“柳琴戏”等11个项目入选第四批邹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整体性保护方面,邹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邹城市各级非遗名录已突破百项大关,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8项,济宁市级21项。
为让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深闺”,邹城市一直在努力探索保护和传承的新举措,利用各种特色节庆日,通过展板展牌、展室、培训班和绝活展演等形式,组织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遗技艺免费传”、“非遗进景区”等活动,并组织与鼓励非遗项目以及传承人走出去参加国家、省、市级举办的各种活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