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图书馆效果图。
国家海洋实验室东区建设今年将启动。
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党工委书记、即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赞松
本报记者 宋祖锋
中国蓝谷是青岛勇担国家海洋强国使命,建设世界知名海洋创新高地的重大战略部署,新的一年里,中国蓝谷将如何站在更高层次,全力打造青岛骄傲、中国推崇、世界知名的海洋科技新城,记者采访了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党工委书记、即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赞松。
蓝色硅谷纳新,210余高端项目落户
刘赞松说,自2012年以来,中国蓝谷坚持面向全球、着眼高端汇聚创新要素,累计引进210余个高端创新创业项目,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16所全国知名高校在蓝谷设立校区或科研院所。青岛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正式启用,与英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俄罗斯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爱尔兰丁达尔国家实验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国家深海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成为“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母港;累计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整个蓝谷呈现出“海洋+”创新要素、“国字号”“中字号”科研项目、名牌院校、涉海涉蓝精英人才等优势要素快速聚集的良好态势,“五大中心”功能日益完善。
2016年是中国蓝谷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发展、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一年,将按照《中国蓝谷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年)》,坚持蓝色高端新兴发展方向,全面提升国内外影响力,为青岛打造蓝色经济领军城市、保持发展“新强态”发挥应有的作用。
标准提升突破,建国际海洋科技新城
刘赞松说,新的一年,中国蓝谷将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继续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蓝谷总体目标和功能定位,以国际标准提升蓝谷建设发展水平,发挥本土优势凝聚各方资源,按照聚焦人才、产业、改革、政策、作风“五个聚焦”的要求,大力实施“海洋+”和“1357”发展战略,即按照“打造国家海洋发展中心、建设国际海洋创新高地”总体目标,立足“滨海生态新城、海洋科研和海洋文化引领区、科技兴海示范基地”三大功能定位,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蓝色教育文化和人才集聚中心、蓝色旅游度假中心”五大中心,实施“海洋人才集聚、创新平台搭建、科技金融支撑、新兴产业培育、滨海旅游开发、特色新城建设、生态环境提升”七大工程,全力推动蓝色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人才引进、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力争早日将蓝谷建成青岛骄傲、中国推崇、世界知名的海洋科技新城。
汇聚高端要素,扩大国际海洋朋友圈
刘赞松说,中国蓝谷将始终把创新作为永恒的发展动力,突出海洋科技研发主题,瞄准国内外知名、行业顶级涉海涉蓝创新要素,吸引更多的涉海科研机构、大院大所、社会化新型研发机构在蓝谷集聚。
全力推进现有重大“国字号”海洋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启动青岛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东区建设、“深海众创空间”和海上试验公共平台建设,支持其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全力打造中国蓝谷发展的引擎、海洋强国建设的支撑、全球海洋科技的高地;协助筹建山东大学海洋气候环境模拟试验室;支持国家深海基地开展国家大洋考察与深远海资源开发保障母港课题研究;支持海洋设备质检中心联合中国船级社、中海油等机构联合申报海洋设备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推进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研发平台加快建设;建设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分中心;推动青岛中德新能源与环保科技研究院、即发海洋生物研发中心、中航动力非晶材料研究院等项目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组织实施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产业化专项,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和产业化项目不低于10个。力争年内涉海高端科研机构累计达到16家,建成各类海洋研发平台50个,不断扩大蓝谷国际海洋“朋友圈”。
提升城市功能,打造青岛东部“未来之城”
刘赞松说,未来的中国蓝谷将成为综合配套最完善、环境最优美、最适合创业居住的海洋科技新城。
在新的一年里,中国蓝谷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打造青岛东部的“未来之城”。重点是加快搭建专业海洋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各类孵化场地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加快推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9月正式启用,推动山东大学附属学校初中部、小学和幼儿园,青岛19九中投入使用,打造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加快推进蓝谷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完成尼姑山河、新民河、西山河等生态整治和环境提升工程,实施滨海公园工程,实施南泊河、温泉河、山大东路、硅谷大道等雨污水综合管网工程,建成中央商务区中心广场;完成“外切、内联、互通”的公交线网布局,开通7条公交线路,实现与青岛市内、即墨市区的无缝衔接;推进硅谷大道沿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确保建成区100%采用天然气为主、其他可再生能源为辅的清洁能源。
推进机制创新,增强蓝谷居民“获得”感
刘赞松说,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是中国蓝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的一年里,中国蓝谷将立足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把上级要求与蓝谷优势紧密结合,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探索建立适合蓝谷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对涉海涉蓝高端创新要素的强大磁力效应。
重点是建立健全特色鲜明、运行高效的法定机构管理框架和体制;积极承接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金融和政策试点优势,全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风投模式,加快构建新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支持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推动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蓝谷分中心正式落地,搭建海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制定蓝谷高端人才引进培养相关政策,完善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构建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双轨运行机制,使居民更多享受到蓝谷建设带来的实惠,增强居民对蓝谷发展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