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两重天
气候变暖、厄尔尼诺余威搅动全球
2016年06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6月4日,在法国巴黎塞纳河畔,路牌浸泡在洪水中。 新华/美联
  4月21日,在印度加尔各答,一名男孩用路边的水龙头消暑纳凉。 新华社发
     6月3日,中国气象局宣布发端于2014年9月的这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结束。此前,鉴于与之相符的异常气象指标已恢复正常水平,澳大利亚气象局最先于5月24日宣布,近20年来最强厄尔尼诺现象已结束。
  其实,气象学家今年初就预测本次厄尔尼诺将于5月底结束。然而,它的余威仍波及全球:中国南方地区、本届欧洲杯举办地法国的中北部以及澳州东南部等地发生洪涝灾害,而非洲南部、印度、中美洲等地则被高温和干旱笼罩。

  本报记者 赵恩霆 整理

暴雨洪涝:
从美国南部到中国南方
再到法国中北部

  今年春天,当我们生活的济南市3月份的降水量平均只有0.2毫米时,中东国家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及其周边地区却遭遇特大暴风雨袭击,沙漠之城变水乡,这在当地40年来罕见。
  同期,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持续的暴雨在美国南方多个州肆虐,大约2500万居民遭受到历史性洪水的威胁。就在上月底,得克萨斯州东南部再遭暴雨袭击,引发的洪水导致该州31个县进入灾难状态。
  而在中国,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地区已出现十多轮强降雨过程,降水为近55年来第二多,有118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为近5年以来同期最多。最新预测表明,今年汛期降水总体偏多,长江、松花江、淮河、西江等可能发生大洪水。
  西欧的情况也不妙。法国总理瓦尔斯6月4日表示,一周以来由于连续大雨导致法国中北部地区遭受洪灾,截至当天已造成4人死亡、24人受伤,救灾人员出动1.7万余次,超过2万人被疏散。3日至4日夜间,巴黎市内塞纳河水位达到198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6.1米。
  受洪水影响,邻近塞纳河岸的卢浮宫、奥赛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都临时闭馆,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地下室的展品被紧急疏散。目前法国仍有17个省处于洪灾橙色预警。法国《回声报》6日报道,这次洪灾预计损失金额将超过6亿欧元。
  负责环境事务的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部部长罗雅尔强调,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强降雨现象未来只可能越来越严重。虽然有气象学家指出难以将某个特定天气事件与气候变暖直接联系起来,但长期来看,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概率上升已是科学界的共识。
  北半球多地经历洪涝灾害的时候,南半球也不太平。受连日持续强风暴雨影响,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等地变成一片泽国。而这一轮极端天气日前又进一步南移,影响到澳洲南部岛州塔斯马尼亚州,并可能引发洪灾。
高温干旱:
从美洲到东南亚和南亚
再到非洲南部

  今年4月,当时济南已连续50余天无雨。彼时,远在西半球的加勒比地区也遭受着干旱。受厄尔尼诺影响,为巴拿马运河供水的加通湖和阿拉胡埃拉湖水位已降至同期水位平均值以下。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不得不在4月18日宣布,对过往船只实施吃水深度限制,直到6月8日才宣布取消限制。历史上,同样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巴拿马运河曾在1998年采取过类似限航措施。
  而在委内瑞拉,同样由于严重干旱,包括占该国发电量一半以上的古里水电站水位在内的18座水电站均处低水位。该国政府4月21日宣布启动为期40天的限电,所有民用住宅每天将被拉闸限电4小时。
  进入5月,加拿大西部艾伯塔省发生大面积林火,10万多人被迫疏散,并累及加拿大油砂业运作,成为该国史上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难。专家分析认为,此次严重林火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全球变暖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双重夹击,导致加拿大西部地区极端暖冬和高温干旱天气。
  同一时期,美联社4月26日报道,泰国的热浪已持续创纪录的65天。当月,泰国每天平均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而这轮炎热天气席卷了整个东南亚。由于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等湄公河流域国家遭遇几十年以来最严重旱灾,作为上游国家的中国从3月15日开始为下游实施应急调水,直至枯水期结束。
  科学家认为,东南亚这次高温干旱是助推全球变暖的厄尔尼诺现象所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4月18日说,今年4月是自1880年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4月,这意味着全球气温史无前例地连续12个月创下同期新高。
  印度多地5月也遭受热浪侵袭,位于拉贾斯坦邦的小城珀洛迪5月19日最高气温达到51℃,打破了印度全国范围内保持50年的最高气温纪录。法新社报道,印度北部在一年中最热的5、6月通常可达40℃,但超过50℃比较罕见。《印度斯坦时报》说,今年高温干旱天气已造成数百人死亡,印度约四分之一人口面临食物和饮用水不足。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5月12日发表报告说,因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南部非洲津巴布韦、莫桑比克、马拉维、南非、赞比亚等地旱情加剧,粮食严重短缺,从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该地区约有3200万人面临饥荒。
始作俑者:
厄尔尼诺持续20个月
拉尼娜或接踵而至

  从2014年9月开始,持续了20个月的这次厄尔尼诺现象终于在今年5月底终了。与以前出现的超强厄尔尼诺现象相比,这次厄尔尼诺的持续时间、累计强度和峰值强度都达到历史最高,全面超过1982年5月至1983年6月,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这两次,堪称史上最强厄尔尼诺。
  据统计,自1951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14次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事件虽然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区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海洋现象,但通过冷暖海水区位置的变化,改变了大气原有的运动规律,进而影响到区域大气环流。通过大气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和紧急援助协调的副秘书长奥布莱恩近日表示,全球有6000万人受厄尔尼诺直接影响,由于每一轮厄尔尼诺影响的滞后性,预计还有数百万人面临危险。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那轮超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威力巨大,共导致2.1万人死亡,造成全球经济损失360亿美元。
  联合国估计,要改善厄尔尼诺引发的食物紧缺、农业欠收、医疗援助和紧急供水以及清洁等需求,最保守估计至少需投入36亿美元援助,而目前全球只筹得14亿美元援款。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是“小男孩”的意思,与它对应的还有个“小女孩”——拉尼娜现象,它与厄尔尼诺相反,指的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通常强厄尔尼诺事件后会接着出现拉尼娜事件,在前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后,气候迅速跳转,分别形成了两次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现象。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今年4月在这次厄尔尼诺尚未完全结束时,就发出了拉尼娜预警:今年7月至9月出现拉尼娜的概率为60%,到今年冬季时概率上升至70%。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也预计,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将继续下降,夏季将转入拉尼娜状态。
  拉尼娜的危害通常弱于厄尔尼诺,但近60年来拉尼娜事件的影响表明,当这一现象发生后,中国部分地区秋雨偏多,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气温偏低。在世界其他地方,美国北部冬季将比往年更冷、南部将更干热,印度季风更强,而印尼、澳大利亚、巴西等地将面临更多降水。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商务部网站、中新网等公开报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