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听歌
2016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丰刚

  从蒙山北麓飞流而下的溪水,穿过山涧汇成波光粼粼的东汶河。汶河水在沂南大地穿谷绕岭、盘村过镇,在平坦的原野上汇入宏阔浩荡的沂河。沂河从此交汇点向南不远,又接纳了来自蒙山东麓的蒙河。沂汶蒙三河形成的水网,润泽了沿途的山峦、丘陵和平原,滋养了两岸百姓,让这个地处沂蒙山腹地的县域充满生机。
  我记不清多少次穿越这些山川与河流,欣赏两岸的景色,聆听来自旷野和山林的歌声,体味古朴的民风。春天,大地吐绿,万物复苏,林间到处都是喜鹊跳跃在枝头的喳喳鸣唱,南来的家燕盘旋在村子上空,呢喃着寻找去年的巢穴。田野上拖拉机的耕播声、抽水机的灌溉声交响回荡,掠过山冈,飞向天空。夏天,河水涨起来,一群群白鹭和野鸭飞来飞去,间或传来呱呀呱呀的叫声,让苍莽葱郁的山林愈加幽静和峻美。来旅游的人多了起来,从四面八方,簇拥着,喧嚣着,整日不休。不久,麦收开始了,机器昼夜轰鸣。秋天是沂蒙山最美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果实挂满枝头,满坡的庄稼令人心醉。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声悠扬清澈,此起彼伏,歌声穿过色彩斑斓的山林,飞到垛满玉米、堆满花生的村庄,融进百姓的笑声。冬天到了,大雪让蒙山沂水银装素裹,灰蒙蒙的山林顽强阻挡着凛冽的北风。冰封之下,沂河水依旧涌动向前,聚集着能量,撞击着冰凌,等待着春的消息。
  沂南,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知名于世似乎时间不长,这不免让人有些遗憾。历史上,这块土地长期交通闭塞、生产滞后,加上旱灾、洪灾和匪灾,百姓生活物力维艰、苦不堪言。直到上世纪30年代设县取名、60年代更名时,仍未摆脱对其他县域的依附。不过,沂南人对此并不在意,甚至不屑一顾,因为大约在公元前221年至公元356年,这里就有了阳都古县,县城就在东汶河与沂河交汇的地方。阳都五百多年的历史,应该发展起较为成熟的经济与文化。或许昔日的辉煌早已消失在战火之中,淹没于尘沙之下。上世纪50年代,在东汶河边的北寨村发现了若干汉墓,从挖掘出的一座墓室可以窥视当时社会的繁盛。墓室内富丽堂皇,美轮美奂,众多石刻画像惟妙惟肖,轰动一时,其中的“车马出行图”作为《中国历史》教材封面沿用了几十年。
  真正让沂南骄傲了一千多年的,是一代贤相诸葛亮。这位旷世奇才是地道的阳都人,他在沂河边度过了快乐而苦涩的童年。当13岁的他站立船头,一脸茫然地跟着叔父南下求生,或许已经品尝到乱世的艰辛,感喟命运多舛,胸中发出一声长啸。那叶小舟顺着沂河一路南下,驶过泗水,驶过淮河,驶向长江,驶到历史的大舞台。他的精彩故事尽管没有发生在沂南,但谁也无法否认故乡对他的滋养和启迪,是这方山水给了他最初的智慧和梦想,伴随他走南闯北,倥偬一生。有了诸葛亮,世人不能不对沂南刮目相看。这个年轻的县域,曾经唱过古老而深沉的歌。
  在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战争中,这片土地上烽火连天,而硝烟中走来的沂蒙红嫂更是光彩照人。这个柔弱、坚强的群体朴素而伟大,缝军衣做军粮,抬担架送情报,用乳汁救伤员,为亲人熬鸡汤,把小车推过了长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她们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像一只只火凤凰在战火中飞翔和鸣唱,演绎出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如今,在这里行走,仿佛还能听到115师击溃日军的枪炮声,听到青驼寺里山东省战工会(省政府前身)成立时的铮铮誓言,听到马牧池战时托儿所中将帅之子和烈士遗孤稚嫩的歌声,听到孟良崮上空清晰嘹亮的冲锋号和震耳欲聋的喊杀声……
  沂南人至今尤为自豪的,是战争中从山窝里飞出的歌曲《沂蒙山小调》和《跟着共产党走》。那悠扬的曲调、炽热的情感,集中抒发了沂蒙人心底最真挚的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