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发现明初紫禁城主殿比清朝大一倍
2016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华门前的云纹石雕
     近日,故宫公布了重大考古发现,在对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基建勘探坑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一处明代早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包含一条东西向明代早期墙基,及其底部的地钉、排木组成的桩承台、夯土夯砖层、建筑基槽等遗迹。
  专家表示,此处大体量墙基在层位关系、施工工艺、出土文物等方面与慈宁宫花园东侧发现的明早期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基本一致,是紫禁城建造之初具有宫廷分区功能的大型墙基,而且可以判定其始建年代为明早期,废弃年代为明后期。
  这一发现使故宫再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组兴建于明初、废弃于明后期的建筑,将人们的目光带回到了明朝永乐年间:当时的紫禁城和如今的故宫比较起来,有哪些不同?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变故?    如今参观故宫,步入太和门向北望去,看到太和殿时,总会有一种“不太协调”的感觉:硕大的台基上,承托着一个体量很小的殿宇(太和殿),尤其是走到台基跟前,甚至连大殿的门窗都已经看不到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中国古代较高等级的建筑,都会修建精美的台基,台基的大小视建筑的大小而定。在明朝永乐年间建造紫禁城时,台基和上面的建筑规模是匹配的,而明朝中后期重建时,殿宇的规模就小了很多。如今,如果我们从空中俯视故宫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的基座,就会发现三座殿宇相对于它们的基座来讲,都显得太小了,这与明朝中后期“巨型木材”难以寻觅以及当时的国力日衰有关。
  明朝永乐年间兴建紫禁城的时候,所选用的木材有很多都采自于我国西南边陲的横断山区,其中紫禁城主殿奉天殿(即今太和殿)更是由纯楠木建造,奢华无比。建成的奉天殿“广三十丈,深十五丈”,折合成现在的尺寸,其面阔为95米左右,而进深则达到47米左右。如今我们看到的太和殿,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单体建筑,面阔仅为64米,进深为37米,远不能和明初的奉天殿相比。
  究其原因,与建筑的材料有关。明初的宫殿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建筑之间大多又以廊庑相连接,虽然场面蔚为壮观,但这也造成了极大隐患,那就是这些建筑一旦遇到火情,就会很容易蔓延,甚至会延烧大片建筑群组。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初八,刚建成没多久的奉天殿便因雷击而起火,结果一下子将三大殿全部焚毁。也就是说这座规模硕大的奉天殿仅仅存世几个月便“夭折”了,此后几十年,明朝的皇帝不得不将日常的朝见以及各种典礼挪到奉天门外举行,甚至几位皇帝的登基大典,都不得不设在奉天门广场。
  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三大殿,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的一场大火,又将三大殿以及奉天门(今太和门)、午门以及周边建筑烧了个精光。
  后来三大殿多次重建,也多次被毁,到了清朝初年,重修了三大殿,并将奉天殿(嘉靖时称皇极殿)改为太和殿,只不过,此时已经找不到粗大的楠木了,所以三大殿的规模只好缩减。
  另外,如今我们看到的太和殿两侧的红墙,便是当年康熙皇帝为了防止火势蔓延而将原有的廊庑拆除后修造的“防火墙”,毕竟砖墙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
  明初紫禁城的东南部,是皇太子的专属“特区”,因此位于这个区域内的城门东华门,每个门扇上只有七十二颗门钉,比午门、西华门和神武门分别少了一排门钉(一排九颗)。这一区域最为主要的建筑是文华殿,这座殿宇就相当于是皇太子的“奉天殿”,太子在这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当时为了区别皇太子和皇帝的地位差别,特意将文华殿屋顶设置成了绿色琉璃瓦,而和文华殿东西相对的武英殿,是皇帝平时斋戒的场所,因此采用了黄色琉璃瓦,并且大殿周边配有象征地位的栏板。即使从今天的地图上看,武英殿的占地面积也要比文华殿大。嘉靖年间将文华殿改为皇帝御用的便殿,不再作为太子专用场所,文华殿殿顶的琉璃瓦也被更换为黄色。后来这里便作为皇帝举行经筵日讲的场所了。
  说起这经筵日讲,其实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课堂,在这个课堂里面,皇帝是学生,他要洗耳恭听饱学之士对于儒家经典的理解以及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点评,如果不认真听讲或者态度不谦恭,老师可以直接批评作为学生的皇帝。因此在这座皇帝专属的国学大讲堂里,即使是万乘之尊也要恪守尊师重教的传统。
  在文华殿西北,明初紫禁城还有一处非常奇特的建筑:“省愆居”,之所以说它奇特,是因为其建筑形制是“用木为通透之基,高三尺余,下不令墙壁至地,其四围亦不与别处接连。”这样看来,它是一座独立的、用木头做基础而建起来的小宫殿,这里是皇帝在遇到极端天气之时,在此进行反思和自省的场所。古人相信极端天气的造成都是因为为政者不仁,因此祈求好天气也成了皇帝的一项本职工作。
  清朝时,只有康熙皇帝公开册立过皇太子,其他的皇位继承人要么是通过秘密立储制度确立,要么是直接由皇族内部商议后确立,因此文华殿在清朝失去了作为“太子正宫”的功用。不过,如今我们参观故宫里的文华殿,还是能从建筑的细节上看出其最原始的功能,如整体上院落的东西宽度比皇帝御用的武英殿窄;御路石雕没有采用武英门的龙纹,而是采用了云纹……种种现象都体现出了太子和天子之间礼仪制度的差异。
   (据《北京晚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