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背后站着文化
2016年09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今年是汪曾祺出版“大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小说全编,现代出版社出版了散文集《人间草木》,上海三联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都纷纷出版了汪曾祺的书,另外还有许多研究汪曾祺的专著。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著作和研究专著,就有五十种以上,这证明了“汪学”风潮正扑面而来。汪曾祺在去世近20年后,其作品为何仍具有如此大的出版魅力?著名评论家、作家王干新近出版了《夜读汪曾祺》(广陵书社)一书,他认为“汪曾祺热”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热,是对传统文化的回望和缅怀。
  □王干

  汪曾祺的作品总量并不庞大,不算上戏剧,创作总字数大概200多万字。包括小说、散文在内,如果出书,也只有十多本。作为《汪曾祺全集》一部分的“小说全编”,只有三卷,还包括了解放前的一卷。
  汪曾祺出版热,其实是重复出版,这些新出的作品都不是新作,而是种种单篇不停地重新组合。重复出版说明了什么?说明广大的市场需求与读者需求。今年不是汪曾祺诞辰100年,也不是逝世二十周年,也没有专门开展号召文化界学习、品读汪曾祺的活动,只是民间的、自发的一个“汪曾祺热”。
  汪曾祺热形成的原因,我认为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汪曾祺是一个能讲好中国故事的作家,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佼佼者。而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就是要讲老百姓的故事,老百姓是一个很复杂的群体,他们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汪曾祺捕捉到了,把他们写出来,写出他们的人性美,写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写出他们生活中的正能量。汪曾祺的小说里面很少有愤恨或者是郁闷,很少有愤世嫉俗的情绪,这是一个好作家的文学情怀。
  第二个方面,汪曾祺契合了当下的文化需求、文化理想和文学理念。汪曾祺有一句话是“文学要有益于世道人心”,这是他整个文学创作的核心价值观,即对世道、对人心要有益。他的最低要求,是要有益世道人心,而不是弘扬什么,引领某种潮流,不是要改变什么。汪曾祺用比较低调的方式来写日常生活的美感,写普通人的真善美,写普通人的热爱生活、对生活始终充满信心的作品。
  有益世道人心,对于现如今的文学发展本应当只是最低的要求,而在今天的文学市场上,汪曾祺这样的文学作品反而能契合当今读者的文化需求。反观今日文学市场,尤其是网络上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写过于娱乐化的,过于写人性的恶,过于暴力,写生活的阴暗面,写不太健康、变态的情感、情绪。这种题材当然可以写,但问题在于你怎么写,你写这种作品的目的是什么,吐槽、猎奇、博人眼球或者只是为了感官刺激。
  而汪曾祺的作品不一样,他的小说里始终洋溢着一种热爱生活的基调。有一篇小说,我记得是写一个挑粪桶的工人,虽然干的是挑粪的工作,他却在粪桶两边画上鲜花,招摇过市。汪曾祺捕捉到的这个生活细节,说明这个挑粪工是多么的热爱生活,多么的爱美。这和他干什么没有关系,因为美是无处不在的。汪曾祺能够捕捉到这个细节,说明他也是热爱生活的。
  第三个方面,汪曾祺的文学作品里面,讲的都是些普通人,小人物,三教九流,环视一圈,都很眼熟。他写的人物都“上不了台面”,锡匠、竹匠、敲脚的、捏背的、卖菜的、使船的、玩杂耍的,等等。这些人,这些职业,汪曾祺都十分投入感情地去写,写他们的故事,写他们的生活情状和日常生活。他小说里面可以说没有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没有一个英雄。比如那篇《岁寒三友》里,县城的小画家、小地主、小商人、小业主;《鉴赏家》里面写一个叫叶三的,叶三是个水果贩子,但是他能跟季匋民成为好朋友。季匋民是一个非常出名的画家,叶三能够和季匋民谈艺术,说季匋民画的葡萄架里面有风。说明普通人也是热爱艺术懂艺术的。汪曾祺就是写普通人的情操,写普通人的善良,当然也写普通人的悲悯。
  汪曾祺背后站着的是文化,是绵延千年之久的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汪曾祺热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的热,对传统文化的回望和缅怀。汪曾祺自己在小说和散文里就进行这种回望和缅怀,而我们今天读他的作品,则是回望的回望,缅怀的缅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