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月薪八千,“走穴”一天上万
教师兼职或因学科特点贫富分化,高校应制定评价机制
2016年11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应用和实验型高校教师成为兼职兼薪的香饽饽。(资料片)
  不少艺术院校的老师也是各类艺考培训班争相聘用兼职的常客。(资料片)
     近日,相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包括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
  消息一出,不少高校老师表示终于不用“藏着掖着”了,《意见》出台之前,高校教师兼职“走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因学科特点、市场需求不同,也会产生一定的分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不同学科教授之间的贫富差距。专家介绍,兼职要适度,各个高校制定相关的兼职兼薪评价机制。

  本报记者 郭立伟         

兼职走穴很常见
行情随着名气涨

  不可忽视的是,在《意见》发布前,高校教师课外兼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根据2016年麦可思大学教师薪资福利调查,50.1%的本科教师和52.7%的高职高专教师曾有为增加个人收入而兼职的经历,讲师和助教为增加个人收入而兼职的比例更高,都超过了50%。
  林教授是山东某高校的法律系教授,也是某律师事务所的挂牌律师。“大学老师在其他学校做兼职讲师或者教授非常正常,而像法律这样操作性强的专业,除了在高校兼职授课,还可以兼任各律师事务所的挂牌律师,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扩展了自己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林教授的说法,“作为法律专业,接触社会才能获取资源,学生的培养也是在办案中学习的。”但是林教授也不可否认,“社会事务太忙,确实跟学生接触少一些。”
  而一些广告设计出身的高校老师,除了本职的教学工作外,后面的兼职一大串,某驻济高校广告学教授告诉记者,“做广告出身,如果你只有一个‘教授’称呼,那你就是光杆司令,后面都得加个企业品牌顾问、行业协会职务之类的,不然人家会觉得你没名气。”该广告学教授每月的职务工资不到8千元,但现在他出去讲一堂培训课的出场费是一万元。
  对于一些应用型专业,是高校老师认为的“来钱快”专业。李老师是某高校环境学院的副教授,目前在一个环保企业担任技术指导,包括环境监测、污染防治、水处理净化等,每年都有额外不菲的收入。“如果按照正常的工资,副教授每月工资7000元左右,刚刚够一家老小的生活开销。”出去干点之后,李老师名气渐起,生活慢慢宽裕。而张教授虽然目前是某高校的在职老师,但是他下面有几家企业,外人称呼他都是“张总”。张教授是化学系毕业,最初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他自己不服气,便开办企业,越做越大,教书最后反而成为自己的副业。
年轻教师没资历
人文学科或许依旧“冷”

  《意见》出台后,一些年轻的高校老师并没有觉得跟自己关系很大,某驻济高校的小王是数学院的一名年轻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压力都很大,根本就没时间去兼职。“每天光上课备课,基本就没额外时间。”小王介绍,她除了要上数学院的专业课外,还要给化学院、物理学院上高等数学,给硕士生指导论文。除此之外,她需要根据各个学院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备课,周末的时候有时会去参加研讨班,平时有空的时候还想多看点书,进行研究,争取早日申请到课题。
  不过,小王觉得,由于自己学的是基础数学,即便有时间也没有太多的资历,“虽然说教师可以多点教学进行兼职,但是我自己的学校课程都教不过来,而且去外校讲课没有名气人家也不聘用,这个政策对应用型专业来说优势更加明显。”据了解,驻济高校的年轻教师月收入在四五千元,因为是按照课时费发工资,寒暑假工资就会少些,而从讲师评到副教授、教授后,才会更容易在学校外获得更好的兼职机会,这一般都得四五十岁。
  某驻济高校文学院林教授表示,“从增加收入来看,中文、历史、哲学本属于人文学科,跟社会经济现实距离较远,不属于实用型学科。这个政策对人文学科来说,效果并不明显。”当然,也有极少数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比如通过收取版权使用费,获利匪浅。
  但另一方面,林教授认为,由于高校教师收入相对拮据,不少人文类的高校教师,只要能多赚些外快,还是比较积极地去争取,比如,评审费、改卷费等,“但是由于人文学科成果转化非常慢,兼职教授也需要时间和学术的积累,相对自然学科来说,要少很多,本来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就存在各方面分配不均现象。这个政策,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