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照顾脑瘫儿子母亲入园工作8年
2017年05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2岁的冰冰是一名重度肢体痉挛脑瘫患者,作为金乡县“儿童之家”幼儿园年龄最大的学生,他已经在这里度过了8年的时光。刘来青是冰冰的母亲,从儿子降生,她的生活轨迹就发生了变化,辞职、多年奔走在全国各地医院寻医问药……为照顾脑瘫儿子,刘来青在“儿童之家”工作已八年。

  本报记者 姬生辉

  5月18日下午5点30分,金乡县“儿童之家”幼儿园的放学铃声响起,刚上完语文课的刘来青将班里20多名孩子送到家长手中后,又回到教室里。“冰冰,咱回家喽!”52岁的刘来青是冰冰的母亲。虽然已是22岁的大小伙子,但因患有严重的肢体痉挛脑瘫,冰冰几乎没有任何自理能力。
  1995年8月,30岁的刘来青在金乡县妇幼保健院生下了冰冰。“怀孕7个多月儿子就出生了,体重刚过3斤。冰冰8个多月大时,被确诊为重度肢体痉挛脑瘫,医生说孩子基本没有好转的可能。”
  为了给儿子治病,刘来青辞掉了工作,几年来,北京、青岛、石家庄、广州,几乎全国各地的医院她都带着儿子走遍了。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刘来青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向亲戚朋友们借了30多万元,无奈之下连家里的房子也卖了。“没仔细算过花了多少钱,将近一百万了吧。”刘来青说。
  2003年夏天,刘来青找到了一家幼儿园。“我恳求园长,只要能接收我的孩子,我愿意免费打工。”就这样,冰冰在这家幼儿园的3年里,学会了拼音和不少汉字,而刘来青则在幼儿园身兼保育员、厨师和幼教老师等多项工作。
  2006年,由于冰冰年龄太大,这家幼儿园提出了让冰冰退园的要求,无奈之下刘来青带着儿子回到家中。3年后,她得知李成兰开办的特教幼儿园后,冰冰又能够上学了。在“儿童之家”,作为一名残障儿童的母亲,刘来青更能够理解这些特殊的孩子,她拿出就像对待冰冰一样的爱来照顾孩子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