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晓村:抗日豪情燃清河
2017年05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今年是景晓村同志诞辰100周年。1917年11月7日,景晓村出生在历城县一个思想进步的小学教员家庭。受父亲影响,从小萌发爱国爱民思想。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岁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21岁参与领导发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27岁任大战略区渤海区党委书记、渤海军区政委;30岁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政委,成为与许世友、叶飞等人同时受命担任纵队军政一把手的高级将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山东人民革命斗争史上改变历史进程、影响深远的四件大事,即山东党组织重建,领导发动徂徕山和山东各地抗日武装起义、创建山东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山东纵队,创建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无一不与景晓村同志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拉开帷幕。景晓村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作为最年轻的领导成员,协助省委书记黎玉领导发动徂徕山和山东各地抗日武装起义、创建山东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八路军山东纵队。1938年1月1日,山东省委在泰安县徂徕山大寺举行了武装起义誓师大会。景晓村将部队中的党员逐一登记,组织起来建立了党支部,分配党员到班里担任政治战士。由于党员少,不够分配,便把一些表现好的民先队员、救国会员、小学教员、青年学生使用起来,分配担任政治战士,并加强培养教育,把其中进步快的介绍入党。在起义初期,政治战士制度对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巩固部队起了很大作用。
  清河、渤海抗日根据地是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景晓村从1939年5月调任清河特委书记,到1945年9月3日日寇投降,在长达近六年半的时间里,在敌军兵力十倍于我的情况下,在“抬头见岗楼,低头见壕沟”的清河平原上,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把创建清河、渤海抗日根据地的艰巨任务变成现实。
  要在一马平川的清河平原、黄河入海口平原创建抗日根据地,没有先例,也无经验可循。景晓村在实践中探索,想出了大挖“抗日沟”的有效手段,以迟滞、破坏敌人机械化部队的行动。长达数千里的“抗日沟”,乡乡相联,村村相通,抗日军民凭借“抗日沟”,可攻可退,进退自如,成为施展杀敌本领的广阔天地。
  此外,景晓村还采取“精耕细作”的方法,发动群众,组织成立工人、农民、青年、妇女、文化等各界抗日救国会,最大限度扩大抗日同盟军队伍,最大限度孤立日本侵略者。例如,将蒲台县王雪亭保安团和青城杨翔南保安团改编为八路军蒲台独立团和青惠独立团;将沾化傅瑞五部收编为八路军沾棣独立团;在八大组地区争取到原国民党退伍旅长刘汉卿合作,在清东团结了李植庭先生。这些工作对创建清河、渤海抗日根据地起到了积极作用。即使日军也区别对待,对战场上顽抗到底的日军坚决消灭,对放下武器的则予以优待。对被俘日军进行教育,促其认清发动侵华战争的反动本质,转变立场,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景晓村把经过教育转化的日军战俘组织起来,成立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山东清河区分支部”,并通过了这个分支部的《纲领》和《告日本士兵书》。他们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宣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反动本质,宣传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用日军士兵喜闻乐见的形式瓦解日军,使日军内部反战情绪不断增长。
  1941年至1943年,日军对清河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空前残酷的“扫荡”、“围剿”、蚕食,景晓村率领抗日军民,以清河抗日根据地为基地,顽强抗击,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根据地在抗击敌人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他带领清河、渤海军民,经过长达六年多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面积达54000平方公里,辖41个县城,人口1114万,物产丰富与兵员雄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景晓村任渤海区党委书记、渤海军区政委、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政委。他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与司令员宋时轮率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参加陈毅、粟裕组织指挥的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出色地完成了阻敌打援的任务,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