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犹存老牌坊
2017年05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老家单县曾经与江南的歙县齐名,是北方著名的牌坊城。但因为“文革”期间的“破四旧”,数十座精美的牌坊相继被推翻、拉倒,劫后余生的牌坊,只剩下“百狮坊”和“百寿坊”两座而已。
  我家老宅在张牌坊街上,出门西望,首先看到的就是张家牌坊——“百狮坊”。穿过张家牌坊走到下一个十字路口,往南看,朱家牌坊——“百寿坊”赫然在目。那时候的牌坊街还是古意犹存的,且不说窄窄的马路两旁房屋俨然,清一色全是数十上百年的老房子,灰扑扑的,恬静安详;单是马路边上种植的那些合抱粗的高大的梧桐树,森森然绿荫如盖,遮天蔽日,就能够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旧时气息。我生也晚,自然无法看到古城当年的古风景致,但可以想象,几十座精美的牌坊分列在大大小小的路口,古城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气象。
  乡人俗称的张家牌坊,乃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建构,是为赠文林郎张蒲妻朱氏而建。其官称“百狮坊”,则是因为牌坊上精雕细凿着一百只姿态各异的石狮子。我们小时候到牌坊下去玩,其实也大都是奔着那一百只石狮子去的。我们一方面相互攀比谁爬得快、谁爬得高,另一方面,则比赛谁能够一一查清那一百只石狮子。尤其是后来听说,在一百只石狮子当中,只有一只是公的,可以通过摸裆的方式找到,大家更是兴味盎然,纷纷爬上牌坊去寻找。但是,下面好说,高处的石狮子却是绝难摸到的。结果可想而知,一百只石狮子没有查清,一只公狮子也从未找到。乡人俗称的朱家牌坊,同样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建构,是为翰林院孔目赠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其官称“百寿坊”,则是因为牌坊上雕有一百个书体不同的寿字。至于是否有人真的查清过那一百个不同的寿字,自然无从得知。
  年龄稍长,与牌坊有关的故事颇听了不少。比如,张家牌坊的主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惟恐再有富户超过自己,竟然在牌坊完工后,设计毒死了主持修建牌坊的工匠。比如,朱家牌坊的主人为了迎娶曲阜孔家的姑娘,居然一步一个元宝、一路双趟摆到曲阜……事实上,从我记事之日起,牌坊就与牌坊街融合在一起,成为古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在那里看到的总是自己最熟悉的场景:老屋炊烟,亲戚闲话,慈眉善目的老者,载欣载奔的孩童……对于我来说,牌坊是家乡的标志,牌坊街则是通往家园的必由之路,一旦失去了日常生活的丰富肌理,牌坊就会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空洞符号。所以,我从来不敢想象,古城怎么可以没有牌坊街,牌坊街怎么可以没有牌坊,没有了牌坊街的古城,又怎么可以称作古城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