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山美,水美,酒香飘四方
2017年07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城一酒谁为家乡代言(日照篇)
本报记者 刘相华      
  “五莲特曲、滴滴传情”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这句脍炙人口的口号在八九十年代响彻大江南北。
  我的老家五莲县,山美,水美,酒香,这是我一个五莲人在酒桌上最得意的话题。
  五莲县因境内巍峨的五莲山而得名,区内山川起伏,丘陵遍野,大大小小的山头有3300多个,五莲山、九仙山、大青山巍峨耸立;又有潮白河、洪凝河、涓河等河川纵横环绕,东临黄海,可谓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所谓“好酒必有佳泉”、“水泉必香”,这些都是老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经验之谈。
  其实,酿好酒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勤三方面的因素。五莲县自古盛产高粱、小麦、地瓜、豌豆等粮食,气候宜人,十分适合微生物菌群生长,地表有酿酒需要的黄泥土,拥有丰沛的地下水和山泉水,水性柔软、水质清冽甘甜具有酿酒技术得天独厚的条件。
  老家五莲县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民间有自家作坊酿酒的传统,山阳乡大尧村、窝乐子,洪凝镇郭村,高泽镇海眼口,于里镇等地都有酿酒作坊,都是纯手工制作,产品销往附近乡村。
  我记得小时候,奶奶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亲自动手酿一些小米酒,量虽然不多,但是够我这个小馋猫陪着爷爷喝上几盅的。
  大家都说,山东100多个县市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酒厂,在我们五莲县,这个酒厂的名字叫山东五莲银河酒业有限公司,原来的名字是五莲县酿酒厂,是在1958年的时候,县委县政府合并多家酒坊的基础上设立的。
  如今已经有一甲子的时间过去了,虽然酒厂的名字在变,人员也在变,但是传承没有变,品质没有变,老五甑酿造技艺没有变,民间手工踩曲没有变,单粮酿酒的工艺没有变,窖香、绵柔、爽口的感觉没有变。
  记得爷爷还在世的时候,喜欢喝的是五莲特曲,现在市面上很少有这个酒了。不过他自从年纪大了之后就把酒给戒掉了。叔叔,舅舅他们喝的是福星二代。他们这辈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了,最惬意的就是劳作一天后,聚在一起喝点酒,聊聊天,当然福星二代是少不了的,这个酒价位不高,十多块钱一瓶,老少爷们也能喝得起,质量也不差。
  自从大学毕业后,我就在外工作了,每年固定回家的日子是三个,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每次回去喝酒自然是少不了,虽然自己也带酒回去,不过还是喝点福星才觉得自己真正回来了,几杯下肚后那份乡情更加浓郁。喝着家乡酒,拉着家乡呱,亲情浓浓。
  每次回去,同学们聚会,都会拿出五莲原浆来喝,53度的五莲原浆,瓶子做的粗犷豪放,看着很带劲,喝起来也很带劲。大家都喜欢喝高度的白酒,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喝着酒,回忆小时候在一起读书,学习,调皮,捣蛋的场景,感情不自觉地就拉近了。
  现在在老家,每逢结婚这样大喜的日子,五莲原浆都会是必备的招待用酒。一箱200多块钱,也能喝出高端的感觉来,当然五莲醇酒,32度五莲原浆也是必不可少的。
  记得2017年春节我回舅舅家去,在他家堂屋里找到了一箱2013年份的五莲原浆酒,如获至宝,直接装上车拉回济南,仅用2场饭局,就把6瓶酒干出来了。很多朋友都是第一次喝五莲原浆,推杯换盏,最后还是落在酒上,“好”“爽”“香”赞不绝口,并且叮嘱我,“下次回老家多带些回来,没喝够。”我虽然自己也喝得不少,但是听到这些话还是很受用,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五莲原浆杠杠的,没丢自己的面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