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改造700余万平方米,泉水生态文化标志区建设有序推进
攻坚“城镇提升”,增强群众获得感
2017年07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月20日,章丘区举行政务媒体见面会,通报章丘区交通、生态、产业、城镇四大提升工程中的城镇提升工程和产业提升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其中,城镇提升工程是章丘区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发展重点工程之一,也是章丘融入现代泉城、建设济南东部新区的关键所在。
  本报记者 支倩倩     

源头助推城镇化发展
2019年城镇化率65%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按照济南东部卫星城定位,章丘区到2019年底,城市规划建设区面积由55平方公里提高到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新增1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据介绍,章丘区坚持严拆、快绿、重管的一条龙工作机制,目前,累计拆除20775处,违建总面积411万平方米,违建清零村庄894个,清零比例达99.7%,新增绿化63万平方米。
  棚改旧改多次续写“章丘速度”:5个省级项目基本完成拆迁,其中山东大学主校区片区50万平方米仅用时50天。东西琅沟片区仅用一个月,就实现入户测量、协议签订、房屋拆除三个100%,全程“无一上访、无一强拆、无一事故”,同时安置房年内开工建设。
  6个市级项目8月份启动,10月底前拆除完毕。明年计划实施31个项目,涉及16011户、352万平方米。 
  盘活清理低效用地。计划每年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不少于2000亩,2017年至少清理收储土地3000亩。为完善提升公共服务,章丘区计划三年内,新建城市社区服务中心5个,市民健身场所30处,城区至少规划建设30个公共停车场、30个电动汽车充电站(桩),新建改造城区农贸市场4处,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26处,新改迁建镇街卫生院3处,规划建设区域性综合医院1处,按照“服务半径1.5公里、步行15分钟”原则布点和整合建设一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人舟流转,古今交融
打造泉文化标志区

  章丘素有“小泉城”之美誉,为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章丘区召集济南市和省有关旅游、规划、文史方面的专家进行了研讨,实施泉水生态文化标志区建设,打造以游览观泉、体会文化、享受夜间生活为主题的步行区;以百脉泉、眼明泉、绣江河为主线的舟行区;打造具有现代城市生活、展现田园风光的骑行区。通过步行、舟行、骑行三大圈层的规划建设,将百脉泉片区打造成交通上人舟流转、建筑上村舍俨然、产业上农商辉映、生态上稻荷飘香、文化上古今交融的泉水生态文化标志区。
  目前,泉水生态文化标志区建设项目在拆迁方面,一期章丘四中东片区(辛庄小区)1200余户、400余亩全部拆除完毕,二期砚池廉坡片区800余户、400亩计划7月下旬启动拆迁,10月底前全面完成。在整体规划方面,聘请国内多家知名专业团队,对泉水文化标志区进行定位和规划设计。
加快刁镇副中心建设
释放更大“镇能量”

  据了解,刁镇副中心建设是章丘城镇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完成新生小城市建设规划,2018年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建设,2019年初步形成城镇城市化格局,2020年圆满完成或超标准完成新生小城市试点的各项目标任务。
  记者了解到,刁镇副中心建设项目在修订完善镇域规划方面,按照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的规模,正组织同济大学专家提升修订,区划调整后的总规和控规正在由山建大设计院与同济大学共同编制。
  北部医疗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今年10月开工,后年10月竣工。漯河湿地公园续建及下游水质净化项目,投资3000万元,对公园东岸进行河道清淤、河面拓宽,建设景观桥梁等,计划明年5月开工建设,后年10月完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