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20年的“黑货”被彻底取缔
仁风镇已拆除粉末加工作坊56家
2017年07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黑色”小企业被拆除。 仁风镇 供图
     本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温建坤 记者 梁越) 近日,记者从仁风镇政府了解到,由于粉末加工行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排污不达标,高纸村已拆除56家粉末加工作坊,占总数的93.3%,涉及违建面积12000平方米以上。
  近日,齐鲁晚报记者来到仁风镇高纸村,干净整洁的街巷,翠绿整齐的绿化树,简洁规整的宣传墙板,不时有年轻人从村外骑着变速自行车驶过,直奔远处黄河堤坝,整个村庄给人一种田园静谧之美。
  “前些年,俺们村一直被‘黑货’包围着,到处充斥着呛人的气味,整个村庄的环境质量很糟糕,群众的意见很大。今年村庄的大变样得益于全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高纸村支部书记赵法林说。
  仁风镇历史上各村都有不少企业作坊,主要集中在板材加工、家具加工、木材加工和沥青粉末加工等行业。其中,沥青粉末加工成本低,利润高,成为仁风镇南部不少村庄的群众首选的致富途径。
  “当时俺们村加工沥青的作坊很简单,就像熬粥一样,直接将沥青块放入大锅内熬,气味非常呛人。但是加工这东西赚钱快,那时候一年就能赚到7万元。”高纸村一位老人回忆说。
  由于沥青、土炼油、防水卷材等加工行业,污染重、规模小、使用土方法加工生产,被列入“十五土小”企业取缔的范围,高纸村于2012年将其全部取缔。
  截至2017年5月,高纸村粉末加工行业已达60家,成为仁风镇粉末加工作坊数量最多的村庄,也成为当地环境质量最差的村庄。
  随着上级部门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高纸村粉末加工作坊由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以及土地、环保、工商、质检等手续不全因素,被列入了“散乱污”企业整治、拆违拆临的范围。
  目前,高纸村已拆除粉末加工作坊56家,已拆除总数的93.3%,涉及违建面积12000平方米以上。成为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样板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