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而不约?好事应该办实
2017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本轮新医改的重头戏,但一直以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被基层诟病最多的一项服务。少医生、缺药品、被签约形式化、智慧医疗不智慧、全市不平衡……诸多问题,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获得感不够。
  比如,如何解决基药这个老大难问题。家庭医生签约主要一部分工作就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目前基层医院大部分药品只是普通的基药,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的一些进口药、特殊药,基药目录不能满足,只好跑到大医院去开药,用药保证不了,家庭医生的便利性就大大削弱。又如吐槽较多的转诊问题。家庭医生服务要有畅通的转诊渠道,让居民可在社区得到便捷的转诊服务,这不仅需要社区医生和专科医院医生之间实现业务协同,更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来进行配套。在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建立专门的分级诊疗的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公立医疗机构的机制改革问题。
  面对上百万的庞大市民群体,签约医生的服务能跟上吗?让基层医生能走下去、留下来,要增加家庭医生的使命感、归属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既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家庭医生“签而不约”,就会流于形式,变成一个面子工程。上月底,第六届基层卫生大会在杭州召开。国家和省卫计委有关负责人都在会上提出:“不要盲目追求指标。”如果一味地追逐签约率,忽略服务水平,那么明年老百姓就不愿意续签了。
  而对于媒体或者基层医疗机构而言,也不能按照国外的模式来宣传家庭医生。我们的家庭签约医生不同于欧美国家的私人医生,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不能像外卖员一样随叫随到。在人力、设备不能很好地满足百姓需求的时候,如果宣传“一个电话,医生到家”,而现实服务却跟不上,老百姓自然要吐槽。
  推广家庭签约医生是一件好事,好事必须办实在。老百姓的槽点正是下一步服务改进的落实点。(摘自《钱江晚报》,作者陈进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