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家唐爱国:
相声不是耍贫嘴闹着玩儿
2018年01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1月4日采访相声表演艺术家唐爱国时,他正在参加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审会。作为评审专家的唐爱国在评审会驻地酒店大堂刚一露面,几位路过的外地人看到他都略一迟疑,随后异口同声地喊:“糖葫芦!”唐爱国告诉本报记者,自己的相声作品《懒汉糖葫芦》是1995年首演的,“观众现在还能记得住,可见相声的魅力。”

  本报记者 倪自放    

蹲下身子
演“糖葫芦”

  让全国观众都认识唐爱国的作品,是相声《懒汉糖葫芦》。
  1995年,唐爱国与搭档齐立强携他们与王宏共同创作的相声《懒汉糖葫芦》甫一亮相,就引发了轰动,“此后的数年,这个作品在全国都是最火的相声作品之一,央视还邀请我们拍了糖葫芦系列。”唐爱国说,“1999年,我去呼和浩特参加中国曲艺节,当时有一个段子,说是牧民们骑着马奔走相告,糖葫芦来了,糖葫芦来了。”
  时隔22年,“糖葫芦”形象早已成为相声史上塑造典型人物的标杆之一,曲艺理论家孙立生曾总结说,在马三立塑造了“马大哈”“逗你玩”,杨振华塑造了“大裤衩子”,高英培塑造了“万能胶”等经典相声人物形象之后,唐爱国塑造了“糖葫芦”,唐爱国的名字亦因人们的“爱屋及乌”,逐步由“糖葫芦”取而代之。
  唐爱国认可“相声塑造人物”这一说法,“所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相声作品,都是有人物、有事件的作品,泛泛地靠耍嘴皮子的作品留不下来。”
  为了塑造人物,唐爱国几十年来坚持做的就是“蹲下身子”,唐爱国说:“在《懒汉糖葫芦》表演中,我一亮相就蹲在了舞台上,这成功引起了观众的注意;我是穿着破棉袄上场的,这也很不一样。这些改变,都是为了塑造人物,懒汉糖葫芦懒得甚至不愿意站起来,蹲下来实际更接近了这个人物。”
  “蹲下身子”的另一层含义,是艺术家永远不要脱离基层,“靠在宾馆里凭空想象,是憋不出好剧本的。”唐爱国说,糖葫芦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最初来自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个类似的人物消息,“但这只是一个创意,还形成不了完整的人物形象。在此后的基层演出中,我有意地观察类似的人物,经过一两年的观察积累后,才和合作伙伴创作出了这个作品。”
  即将迎来61岁生日的唐爱国,其实是一位老兵:小学时候因为在济南铁路系统扮演“小李玉和”而引起关注,13岁便被原济南军区特招当兵,在师战士业余演出队呆到第八个年头时,被战友邵速的母亲探亲时偶然发现,经这位战友的妈妈推荐,考到原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曲艺队,从此从事了近40年的军旅文艺职业。观众们看到的,是荧屏上那个面带笑容、幽默诙谐的相声演员。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当年,唐爱国曾两次奔赴云南、广西前线,每天为战士演出15场,三次去抗洪救灾或抗震救灾第一线。
“踮起脚来”
提高眼界

  作为全国知名的曲艺名家之一,唐爱国所到之处,大多数时候被人当成了“明星”。“在非演出的场合,经常有人喊着,糖葫芦,来一段。这种情况下,我一般是拒绝的。不是我耍大牌,而是大家对相声、对曲艺、对艺术的认知,实在是太不同了。”唐爱国说,“在很多人的眼里,相声就是耍贫嘴,闹着玩儿,这样的认识,甚至存在于不少相声表演者心中,这不仅是一个误读,也是一个眼界问题。”
  在与唐爱国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中,成名已久的唐爱国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眼界”。“即使是那些最看重相声功夫技巧的人也明白,‘贯口活’也好,‘柳活’也罢,大凡具备做演员的天赋,经名家指点都是能够训练出来的。唯独‘不见技巧’之技巧,只能靠演员自身心平气和地耐住寂寞去学、去思、去悟,因为它是文化、是修养、是素质,是一种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唐爱国说,相声不是绕口令,相声也不是耍嘴皮子,相声甚至不能只靠曲艺本身的技艺,“对于我而言,1987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一年的学习,大大提高了我的眼界,那个学习班四十多人,都是全军艺术骨干,甚至算是明星了,但大家封闭一年甘于寂寞认真学习,学习的课程不仅仅是表演和创作,还包括美学、音乐、芭蕾甚至电影艺术。”
  唐爱国认为,解放军艺术学院一年的学习,不仅区分了“明星”和“艺术家”,更提高了这些军旅文艺工作者的审美水准,这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唐爱国与搭档齐立强创作的相声《游乐梦》中已经有所体现,“这个相声反映了当时人们已经隐隐感觉到但尚未说出口的‘超前投资、超前消费’的社会问题。《游乐梦》的文学价值和超前眼界受到肯定,这部作品,其实是在‘糖葫芦’之前尝试在相声中塑造人物。”
舞台下做一个
安静的人

  在很多人看来,唐爱国是“大腕儿”,不过唐爱国称自己是一个安静的人,“不管是什么场合的表演,上舞台前,我都要安静地独处二三十分钟,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去做准备,我知道,我只是一个小演员,而戏比天大。”
  观众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个满脸微笑的相声演员唐爱国,更愿意称自己是一个诚惶诚恐的人,“我有十几个弟子,但我更愿意与年轻人互相交流,我不太愿意为人师,我自己还不敢说对艺术有多么明白呢!”
  唐爱国最知名的弟子,是原名张勇的小么哥,现在是山东知名的相声演员和主持人,说到传承,唐爱国说,自己对小么哥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而是做给他看,“我对德艺双馨的‘德’最朴素的理解,首先是知老知少。张勇是我的入室弟子,14岁开始跟着我一起生活学习,艺术上的传授很重要,品德上我觉得是身教胜于言传。有一年我们拍电视剧《么都管》,张勇有一些其他工作,还要在电视台主持节目,确实比较累,到《么都管》剧组他愿意先找个小床睡一会儿,但这影响了剧组的拍摄进度。我没有说他,我只是坚持每天提前半个小时化好妆等着开工。张勇看到我每天早早等他,就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了,从此也是每天早早赶到剧组做准备。”
  本报记者多年前听到这样一个说法,当年唐爱国接到老母亲逝世的消息时,正在基层部队后台候场演出,是他主动坚持给大家演出完,之后才含着眼泪回家奔丧。记者问及此事时,他回答的声音很低,像是自言自语:“相信老娘能读懂我、理解我,相声演员在台上给大家逗乐是职业,儿子为部队为战士服务就是坚守阵地。从职业道德和军人责任担当的视角审视自己,我心底无愧、无怨无悔。”
  唐爱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原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艺术指导,文职三级,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文联副主席,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首届“泰山文艺奖·突出贡献奖”得主。唐爱国多次参加央视春晚,主演或参演电视连续剧多部,曾随“中国当代相声红星演出团”出访。唐爱国的相声作品获40余次(项)全国、全军奖励。他与搭档齐立强携他们与王宏共同创作的《懒汉糖葫芦》,曾作为有代表意义的3场“示范演出”之一,获“2003年CCTV相声大赛特别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