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王学广谈医改:
调整中医药报销起点标准,让更多患者受益
2018年01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医治疗方法深受广大患者,如何减轻患者负担,让更多患者受益,政协委员王学广提交了《关于扶持中医医院发展的建议》。王学广表示,从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角度看,中医药具有注重预防保健、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等优势,因此,中医治疗方法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县级中医院是最基层的中医医院,也是最接近广大人民群众的医院,它肩负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使命。由于中医方便、省钱、检查环节少的诊疗特点,到中医院就诊的绝大多数是普通小病。特别是检查环节,有一个鲜明的对比,到中医院就诊,只有20%多的患者做检查,而到西医院就诊则有高达80%多的患者做检查,因此,就造成中医院的收益大大减少。
  通过调查了解来看,山东省有不少县级中医院在微利或微亏状态下运营,90%以上的县级中医院不如当地西医院。这就直接导致县级中医院的三方面突出问题:1、经济状况差。2、中医人才少。3中医药研究投入更少。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制约了县级中医院的长远发展。
  王学广建议,鉴于中医院事业属微利的公益性事业,因此要想摆脱困难局面必然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可调整中医药报销起点标准。县级中医院按照乡镇医院报销起点为患者报销费用,同时建议县级中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可报销50%,目前,聊城市辖区乡镇医院报销标准为200元以上,而县级中医院报销标准为500元上。在这方面,一些地方的经验可资借鉴。比如,河北省有的县级中医院报销起点为150元,门诊中药可报销50%,住院中药全报。再比如,威海市对在中医院就诊患者的报销比例也降低一个级别。
  王学广建议吸引更多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投身基层中医药发展事业,比如凡是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药工作的,财政要给予一定数量生活补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定期邀请中医药专家或者高层次人才为基层中医药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人才质量。另外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县财政承担中医医院的设备购置资金要及时拨付到位,提升县级中医院的薄弱环节,同时打造中医特色优势领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