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争夺战”的冷思考
2018年04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来,“人才争夺战”正密集地上演,城市求贤若渴的姿态可喜,但难免给人留下“一窝蜂”的印象。冷静思考后,不妨先给“人才争夺战”泼盆冷水。城市需要什么人才?靠什么留住人才?都在抢人才,哪来的那么多人才?

  本报记者 张琪      

引才
不应一哄而上
定位应更明晰

  自去年5月8日西安发布23条力度空前的人才新政开始,武汉的“落户新政”、长沙的“人才新政22条”、成都的“蓉漂计划”以及郑州的“户籍改革”相继落地。短短几个月内,包括济南、南京、杭州、郑州、青岛、厦门、天津、重庆等在内的二线城市,纷纷加入这场“人才争夺战”。
  在百度里搜索“人才争夺战”,一个词条已经出现了,背景资料、各地政策、积极意义等一应俱全。
  城市为什么都在集中引才?因为人才决定着经济转型升级能否顺利完成,更关系着城市未来的竞争力。谁赢得人才,谁就赢得未来。
  到底需要多少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之”最重要。一座城市吸纳哪些人才,吸纳多少人才,应根据城市定位和发展规划来确定,不能贪大求全,更不能一哄而上。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的引才政策大同小异,无论是引才重点、专业方向、人才类型,还是资助形式,都相差无几。
  “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吸引人才尤其要找准自身定位,围绕当地产业发展战略,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人才引进政策。在政策上最忌讳的是‘一窝蜂’式的同质化竞争,而是要本着对人才的真情,充分体现出欢迎人才、尊敬人才、热爱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意愿,这样才能实现人才引进和留住的可持续性。”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说。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表明了倾向性,比如济南“人才新政30条”特别强调了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合肥则在新政中突显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支持。
留才
软环境
比房子编制更珍贵

  在今年的开年大戏《妖猫传》里,有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白居易。关于他的一个故事,折射出了人才和城市的关系:白居易未成名时,到了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当时有个叫顾况的老前辈,见到白居易时冷冷一笑,说了句话:“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寥寥数字,暗藏深意。其实,古往今来都一样,一个地方要吸引人才来创新创业,当然不止“米要不贵”这么简单,除了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还有不少要考虑的事情。比如买房子怎么办,项目落地后遇到风险又怎么办,等等。 
  显然,各地想要留住人才,就不能让白居易们寒了心。我们现在看到各地的通常做法是,为人才提供诱人的编制,为优秀团队的到来进行一次性的高规格奖励,还有的给安家费,也有的给解决家属工作。其实,这些在高层次人才眼里都不是最重要的。正像有高层次人才所言:“要寻找归属感很难。”
  这个归属感就得靠软环境营造。专家认为,地方政府争夺人才肯定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除去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之外,相关的工作机会、生活环境、事业平台、发展前景、公共服务要跟上,是引进和留住人才的重要之举。在“引得进”的基础上,如何让人才留得住,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不仅仅给他们提供了发挥才能的阵地,更重要的是让其看到了潜在的职业发展前景,这才是留住人才的最关键环节。
  有专家建议,对待高层次人才,要做到“精准引进”,这既是对人才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地方发展负责。因此,在火热的高层次人才争夺战中,基层政府不妨再多一些冷思考。
用才
没有产业基础
人才终有一天会流出

  引进高层次人才不能只把眼光聚焦在“引”和“留”上,更要在“用好”上狠下功夫。
  用政策优惠这些外生的刺激因素来吸引人才是一方面,但对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而言,更重要的是能够自己培养出城市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目前各地出台的人才吸引政策众多,但这些政策如果不是建立在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很难达到引进人才的目的。因此,一项好的人才引进政策需要适合当地的产业政策及产业规划,应该让人才感受到足够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果一座城市没有足够多的优秀企业,来为人才提供完实现价值的平台,那么城市就无法形成自己的人才队伍,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一方面要为优秀企业的入驻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破除制度方面的壁垒;另一方面,政府要努力培育创业土壤,为本地诞生优秀企业创造条件。总而言之,人才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将进一步凸显,各大城市对人才的争夺也必将愈演愈烈。引进人才固然重要,但倘若没有企业作为依托,引进的人才终有一天会流出。
育才
形成良性循环
不应忽视本土自造

  天下英才虽多,可抢人才的竞争对手更多。因此,各地除了眼光向外大力引才外,还应向内看,进行人才培养的自我输血和造血。
  以我省的游戏产业为例,没有自我输血能力,人才只能外流。记者调查发现,山东游戏市场玩家众多,掘金前景广阔,但受集聚乏力、人才流失、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本土的游戏公司往往守着“金饭碗”,却吃不上“香饽饽”。
  山东省电竞运动协会基于几大游戏企业提供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山东至少拥有1500万游戏注册玩家。虽市场前景广阔,但本地的游戏公司却难以发展,人才也频频外流到大城市。
  相比起引进人才,自主培养更有扎根、服务本土的意味,尤其是对科技创新而言,“自我造血”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有专家提出,一个城市对人才的培养能力,更能显示出城市的竞争力。比如,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通过系统工程,从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多方面多管齐下。同时,教育体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把单一的高校培养机制改为高校和职业学校同步培养人才,切实提高人才资源的多样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才能满足各地的实际需要。
  部分资料据经济日报、北青报、中国网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