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悬浮的偶像剧变身“伪现实”题材
2018年04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时下什么类型剧最火?答案莫过于都市现实题材剧。湖南卫视的《老男孩》、江苏卫视的《南方有乔木》、东方卫视的《好久不见》正在热播,接下来还有一批都市现实题材作品井喷。不过,有的现实题材作品被认为是“披着现实题材”外衣的“伪现实”题材,“本质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偶像剧”,这种悬浮于生活的作品因为细节失真,引来大量争议。
  近日,《人民日报》发文称,当前电视剧创作正在以强有力姿态向现实回归,但有一批“伪现实”题材电视剧滥竽充数。文章一经发出,备受各界关注。
  文章认为,有的剧集悬浮于生活。披着“现实题材”的外衣,本质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偶像剧。虽然选取当下为时代背景,剧情却是被柔光镜过滤后的生活,现代职业包裹的还是套路化的剧情。满是华服、跑车、奢侈品、高档酒店的消费符号和“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网文套路,不接地气,细节失真,迎合的是感官愉悦,而非艺术审美。
  此外,有的剧集悬浮于时代。现实主义作品一定是勇于直面现实、介入现实,富于时代性,有助于建构和引领社会价值观的。但当下部分现实题材作品止步于对生活汤汤水水的浅层复刻,有的家庭伦理剧只有家庭生活没有社会生活,有的都市言情剧依然在贩卖陈腐的价值观。
  有的剧集悬浮于人性。当下一些现实题材电视剧追求狗血的戏剧冲突,开着情节的列车狂奔,却将人物留在了始发地。表现婆媳关系就陷于一地鸡毛,表现职场关系就陷于腹黑阴谋,表现两性关系就陷于三角恋……单薄的创作路径下是脸谱化的人物,以无病呻吟、小情小爱、嬉笑喧闹取代对人物的深入刻画和人性的探寻追问,既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不符合艺术的真实。
  追问这些“伪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生产过程,有人抱以投机心态,把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作为迎合主管部门的标签;有的是追逐市场热点,将影视剧创作等同于快消品生产,把大IP加流量明星作为判断市场收益的依据,而不顾电视剧作为文艺作品本身的规律和价值;还有的是创作者与创作对象、创作手法错位,缺少对生活本质的提炼,对社会发展的认知,对时代精神的把握,甚至是自身缺少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建设。
  影视剧的创作、生产、接受、批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伪现实”题材电视剧混淆视听,不仅背离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的常识,伤害了那些专注现实主义创作的理想和热情,以工匠精神打磨作品的从业者,更为严重的是会伤害观众信任与市场秩序。 (莫斯其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