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假合同在蚕食诚信
2014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雪樱          

  今年研究生报名确认时,济南市招生办严格核实考生的报名信息。对非济南籍的往届生,往年只需提供在济工作证明,今年则要提供劳动合同和社保证明,这让不少考生措手不及。报考点周围的商家则抓住“商机”卖起了假合同。
  只因今年要求提供劳动合同和社保证明,使得很多研究生报名确认时打起歪注意,去弄个假合同。从现实中看,考生冒着风险买假合同,也是有难言之隐,但无论何种原因,都不应造假,这不仅有悖于国家研究生考试报名的规定,最关键的是,一旦被查出伪造材料,将取消报名资格,影响整个的学业规划。
  如今不少考试报名都需要开具劳动合同或社保证明,以保证信息真实,防止集体舞弊等,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假证明、假公章漫天横飞,花不多的钱便能搞定,这不单单是扰乱社会的秩序,更多的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滑坡。遏制类似研究生报名确认材料造假事件,集中整治和查处打印店是远远不够的,应健全相关社会制度,提高惩罚成本,加快信息联网建设,从源头减少造假事件的发生,以形成一定的威慑力。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核心价值观的心灵罗盘,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奠基石。研究生报名确认衍生出造假盖章生意,这是一面多棱镜,既照出城市管理方面的漏洞,也是对社会文明的掣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此事引起重视,健全相关制度,提高诚信认知,多措并举治理此类不良现象,以维护社会程序的公平,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