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时把铁板焊到没地方可焊
从抵触到热爱,“00后”焊工:靠技术吃饭的感觉真好
2017年09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刁如意(左)教学生学焊接
  韩浩今年17岁,是山东兖矿技师学院2016秋季班焊接专业的一名学生。现在跟着刁如意大师在焊接车间实习。“学一门手艺挺好的,靠技术也能打拼出一片天地。技多不压身嘛,而且我壮,压不垮!”从刚入学时的抵触到现在的独立焊接,学院教学环境和严师的教导让韩浩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了。

  ▲刁如意介绍烟灰缸焊接工艺
  文/片    见习记者 王小涵
视频       见习记者 潘世金

 严师教技术更教做 人,学生都服他
   山东兖矿技师学院在省内技工院校中“身份特殊”。“学院是公办院校,企业办学。学院隶属于兖矿集团,而它是国有企业。”山东兖矿技师学院院长庞善昌介绍,“综合机械化采煤专业、焊接专业是学院的王牌专业,学生一进来就保证就业。”
  作为焊接专业的学生,韩浩引以为傲。“不仅因为能够保证就业,更重要的是带我们的老师是刁老师。”
  韩浩挂在嘴边的刁老师正是刁如意。刁如意今年51岁,从事焊接技术教学已17年,如今在学院焊接实训车间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刁如意此前曾在多项技能比武中拔得头筹,带的许多学生也成为技能大赛冠军。
在学院领导及学生眼中,刁如意是个名副其实的严师。“他们说我严,那是因为我教学真的严,给他们布置的任务也多。”刁如意欣然接受这份“夸赞”。原来,在刁如意焊接车间进行实训的学生,从早上8点至11点,下午2点至5点,每天都要进行6个小时的实训。
  刚刚进入山东兖矿技师学院时,韩浩感觉焊接比较难,非常不适应,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开始后悔了。“那时候很不适应,就比较抵触。后来,在车间里学着学着就觉得很正常了,即便焊接过程中那些飞溅的火星蹦到身上特别疼,但也能忍。”韩浩说。
  庞善昌强调,“培养青年技术人才,首先要育人,而刁如意在育人教育上能拿满分,学生都服他。”
  据了解,山东兖矿技师学院的学生一般是初中起点,正是心智向社会接轨的时候。他们来学院学习,就相当于在高中的年纪上类似于大学的实践课。“这就要求我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一名技术老师,还要教他们怎样做人。”刁如意说。为了教好学生,刁如意以身作则。“我到现在还是工人岗,我就用自己的例子教他们,什么时候都饿不死手艺人。教他们吃苦,也教他们孝道。我就把他们当学员、当徒弟,要关心他们,而不是单纯把他们当学生。孩子先学习再参加工作,其实是从学生到学员再到职工的过程,他们自己能够通过焊接看到自己快速地成长。”
 一天焊接200次,手 艺就是练练练
  “每天的实训过程中,要把一块铁板前后两面都焊满,焊到没有地方焊,一块铁板要焊30到40次。每天一名学生要进行大约200次焊接训练,其实手艺就是练练练。”韩浩说,“有时候同学们实在焊的不对,刁老师也不说破,而是自己在旁边焊一遍。这时候,大家都有眼前一亮和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想‘刁老师怎么焊得那么好!’”而正是因为刁如意对学生实行反复练习策略和巧妙点拨,他带出的学生基本三个月就能自主进行焊接制作了。
  走进实训车间,你会惊奇地发现,每一个实训教室、理论课教室、以及平时活动的空间,几乎放满了各式各样焊接而成的工艺品,或是近两米高的盛放器具的柜子,或是通往二楼的“全焊接”楼梯,或是水箱、花架等。而这些技艺精湛的工艺品,全部都是刁如意的学生们制作的。
  刁如意每年都会送走一批学生。临走前,学生们都会为老师的焊接车间留下点什么。韩浩最近正在进行一项“工程”,他和同学要亲手为老师制作几个烟灰缸。“一方面老师平时用得着,另一方面是想考验自己的焊接技术。明年就要毕业了,出去干活,人家肯定是要你制作什么东西,不能只是单纯的焊接。”韩浩的小团队一共4个人,大概一天半就可以焊出一个烟灰缸。
  在焊接车间,记者见到了三个烟灰缸的雏形,它们足足有普通烟灰缸的2.5倍大,有三角形的,有四边形的,还有八边形的。刁如意指着其中一个八边形烟灰缸说,“你看它的边角还不是很平,看起来不美观,同学们还要进行后期打磨。”
  记者了解到,韩浩还在山东兖矿技师学院学了第二专业——瓦斯检查,并且在今年的全国技能比武中获得三等奖。
  “在学院,学了这个专业,还可以学别的专业,你只要自己感兴趣,学什么都是可以的。”韩浩斗志昂扬,“我想趁着年轻多学几门技术,学一门手艺挺好的,靠技术也能打拼出一片天地,技多不压身嘛,而且我壮,压不垮!” 
 企业提前来学校  “预订”学生
  对于山东兖矿技师学院焊接专业的学生来说,企业来单位招聘职工,学生技术经过考核全部过关。可即便这样,企业依然拿不到领走学生的通行证。
  “之前北汽福田过来要人,经过考核之后,焊接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合格的,但学生不满18周岁学校就不能放人,他们还要继续学技术。”刁如意说。
  “还有一家公司,从暑假就开始要人,到现在开学还在向学校要人。我们也没办法了,就调出所有学生的户籍,结果看到没有一个学生满18岁。对方说‘那等到学生毕业之后得给我留着!’我就说那不行,学生得自己选,因为经常好几家单位来要一个学生,这时候就得看学生自己的意愿了。”刁如意对此颇为得意。
  谈及今后的打算,韩浩腼腆地笑了,“我想成为像刁老师那样的高级技师,可以教学生,让更多的人学习焊接,并且我也愿意把焊接一直干下去。靠技术吃饭的感觉真好,以后即便不干别的,在家里开一个电焊铺也能养活自己。”
  “我是上了一段时间的高中感觉不适应,然后就想到来技校学一门技术,以后找出路。”刘鑫萌今年刚满18岁,是韩浩的同班同学,“现在大学生太多了,与其上一个不是那么好的大学,还不如趁着年轻多掌握几门技术。手艺和记忆不一样,长时间不焊接,但只要稍微熟悉一下就又能上手。社会上技术性人才比较短缺,技术是自己真正学到的,不会因时间流逝就忘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