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夜猫子”深夜为路“疗伤”,守护出行安全
路平了,开车时心情也好了
2017年09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月已经新铺的华信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很多市民注意到今年济南城市道路的变化,路面更平整了,人行道也更连贯了。不少人表示,道路平整了,开车没了坑坑洼洼,连开车时的心情也好了。今年济南道路坑槽修补的数量是去年的3倍,井盖提升和加固的数量则是去年的近4倍。而变化的背后,是济南一群城市道路养护人深夜在坚持为路“疗伤”。

  文/片 本报记者 王皇
实习生 高琳       
坑洼人行道一夜铺平
今年已修补12万多平

  家住华信路的张萌一早出小区门往北走200米就能到华信路华龙路公交站牌。这200米路的人行道是新铺的,格外平整。而在8月份之前,这段路很长一段时间都令她头疼。“基本没法走,原先停了一辆大的垃圾压缩车,周边小区和饭店的垃圾都往这里倒,每天还有很多清运其他地方垃圾的小垃圾车挤在非机动车道上,气味难闻大家都想避开,再加上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都被占了,只能走到快车道上避开。”
  “可能是因为垃圾车在这里,有垃圾车的人行道上原来都没有花砖,而且高低不平,再加上垃圾车上流下的污水,实在是不太能走。大车来回轧,非机动车道和路沿石也都给轧坏了。”
  而今年8月的一天,她发现路面全变了新模样。“人行道铺上了青色的花砖,很平整,非机动车道也重新铺了,一点儿也没了之前的脏乱差。”那天正好有蓝天,她拍了一张街景图,路面干净平整,天空湛蓝。“没想到,这下直接重新修了人行道。而且感觉一夜之间就修好了。”现在张萌上班都自觉走这条新铺成的人行道。
  今年,济南类似的人行道修补还有很多。济南市城乡交通委设施管理处处长杨峰介绍,今年至今,全市已经完成12.338万平方米人行道的修补,还修补了4万多米的路沿石。仅20日一天,各区就完成了近千平方米人行道的修复工作。下一步还将针对土残桩、钢筋等“马路橛子”、无障碍通道、盲道设施进行整修完善,严格落实安装规范,严禁道路占用,保持顺畅。
  12万多平方米的人行道,若按照4米宽计算,今年济南修补的人行道长度超过3万米。而人行道的破损多数并不是连续的。杨峰说,今年春节假期结束至今,工人们就没有休息过。
加固更换近2万井盖
开车不再听到“砰砰”声

  周末常去高新区工业南路沿线商场逛街的刘悦在丁豪广场西边的人行横道上也发现了变化。“之前去的时候,东西向路口中间人行道上总是有两个井盖下沉得厉害,有的边上还破了。但是9月初我去丁豪广场看电影,发现井盖都好了,换新了。”刘悦说,类似的路面小变化她还发现了不少。“好多路口的井盖都换了,快车道上也打了补丁不凹陷了。”
  坐公交上下班的市民马女士最近感觉到有些奇怪,“之前坐公交时不时会轧上一个有点下沉的井盖,然后车就猛得一沉,‘砰’地一声响。最近这样的情况几乎都没有了。”马女士说。
  车主张先生刚换了新车,开车格外小心。他发现,和以前不同,济南市区大部分快车道的下沉井盖已经更新或者抬平,所以开车也不用避井盖了。
  其实,近几年,济南每年都会更换几千个存在安全隐患或者下沉严重的非标井盖,而今年济南非标井盖更换的道路更多。杨峰说,今年济南已经加固及更换19017座检查井雨水斗、井箅,这个数已经是去年的近4倍。记者查询到,去年济南更换加固了5524处检查井。“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建立城市检查井、井盖井箅设施巡查和维护长效机制,确保城市各类井具坚固、平整、安全、美观。”
  除了井盖,快车道经受大小车辆的碾轧,还容易出现坑槽、车辙。再加上济南冬季下雪后,冰雪和融雪剂对路面的侵蚀,每年路面都会出现裂缝、错台、拱胀、网裂、碎裂,每年的城市道路养护中,坑槽修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今年完成道路坑槽修补、路面整修已经超过了78.8255万平方米,是去年的3倍。”杨峰说。
  在泺源大街上,不少市民都能看到快车道上每隔两三米就会有长条的补丁,这些补丁用特别的沥青灌缝,能及时修补出现裂缝的路面,防止裂缝随着车辆碾轧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越来越大,影响到道路基础。据介绍,这样每条长十多米的灌缝补丁,仅20日道路养护人员就补了3085米。
专在深夜抢工
交通养护人成“夜猫子”

  杨峰喜欢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晒施工现场图,他说施工管理人员和队长们都在自己的朋友圈,晒照片是为他们鼓劲儿加油。他晒得最多的就是深夜还在为济南大街小巷辛勤“疗伤”的交通养护工人。“怕他们困,需要多多鼓励他们。”
  照片中的工人们身穿橘色反光服,很难看清他们的脸。更多的时候,照片中是他们的侧身和背影,他们多数在提升井盖或者更换花砖。
  他们一般晚上9点左右出动,到达路面破损点后开始小范围圈出养护施工区域,每晚10点左右,他们就在市区的各个道路病害点忙碌,一个地点做完再到下一个地点。“能施工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再加上赶路的时间,活儿干得非常紧张。”杨峰说,道路养护施工需要在路面车辆较少的时候进行,同时,在晚上施工也能减少交通压力。所以,这些交通养护人一般白天休息,晚上干活,成了“夜猫子”。济南市的城市道路养护已经使用了不少机器设备,但路面破损面积大小不一,不少是小块破损,还需要依靠人工。
  在明湖东路与历山路交叉口西,11日晚10点左右,正在等待施工材料与器械的三位工人把铁锹摆放在地上,躺了上去。济南市交通委设施管理处分管负责人丁泉说,晚上施工强度不小,能睡一会儿是一会儿。不少工人在休息时间都会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或躺下打个盹儿,也有人拿施工工具临时当“床”。“晚上吃饭的时候也是修到哪里旁边有吃的,顺道吃一口,而且为了保证施工连贯性,大家都是轮流去。”
每天上路巡查
分级处置破损路面

  济南有几千条城市道路,怎么才能更快更好地养护?济南市交通委有一套自己的做法。今年济南市交通委专门委托第三方专业巡检机构组成“交通啄木鸟”行动队对道路病害进行巡查。通过步行或骑行对济南市区所有主次支道路巡查。这样专业和仔细的巡查,在济南的城市养护中,还是第一次出现。
  杨峰介绍,交通啄木鸟有30多人,在今年5月时开始培训。“各区道路养护单位也有自己的巡查人员,但检查时没有分得那么仔细。这一次交通啄木鸟经过了统一培训,按照我们做出的《各区道路统计的病害明细》表格,给出31种具体情况来为道路病害分等级,给出处理方案。
  市民王女士在泺源大街和历山路口北侧的非机动车道上就曾偶遇过一位“交通啄木鸟”先生,这位先生骑着电动车,在非机动车道旁的一处地面凸起旁停下,用手机拍照和记录。
  丁泉说,交通啄木鸟们发现道路病害就现场拍照,记录好位置,填写道路病害表后发给各区城市道路养护单位。道路病害表明确了道路病害等级和完成时限,各城市道路养护施工队必须在时限内完成养护,未在时限内完成养护,济南市交通委则会在该区城市道路养护的季度评比中扣分。处置完成后,交通啄木鸟还要对处结情况进行现场复核。这样道路养护的全程形成了闭环,每一处道路病害都能得到及时养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