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15个传统思想背后的答案
2014年09月2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并举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15个思想。
对此,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何中华将其分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本报记者 陈玮 实习生 张俊其
●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
●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
●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
●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
●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
●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
●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
●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
●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 ●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
●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
●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
以义制利,和谐就有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五个儒家思想,可以归纳成三个大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何中华说,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三个合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合一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真善美特有的方式,对当代中国、世界的发展,也有启示作用。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习近平提出的第一个思想。何中华说,现代社会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大背景下,人与自然的相互矛盾日渐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有很强的积极作用。“第一方面,因为西方文明总的来说是以人克天,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但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顺应。”何中华说,当然这个顺应不是消极的,是说在改造自然的时候要符合自然的本性,实际上就是利用自然,这样才能够达成人与自然的双赢。
“习总书记提到的思想中,很多都涉及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问题,即天下大同、和谐。”何中华说,商品经济强烈地诱发了人的欲望、贪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些都妨碍了人的道德感,甚至有人说是道德滑坡。那么道德为什么会衰弱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受到冲击,人与人之间彼此不再信任,所以要重建信任。
“重建道德,途径也很多,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回到我们传统文化中,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道德本位主义,强调道德的至上性,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强调义利之辨,也就是道义优先于利益,当两者发生矛盾时,我们中国文化讲究道义优先。”何中华说,如果我们现代人像过去人一样以义制利的话,道德状况、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会有保障。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拒绝利益,但是它有一个底线,人们在获取利益的时候一定不能逾越道义这个底线,这是我们传统文化非常突出的特点。
“居安思危”解决
暴发户心态问题
习近平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何中华说,这种思想恰好解决了目前国人的暴发户心态问题。“所谓暴发户心态,就是致富很快,但产生了很多后遗症。比如从消费来看,被国际上称为‘奢侈’,这表现得很狂妄,好像老子天下第一,没有别人,以自我为中心。这影响很不好,而且不文明。”
何中华说,西方现代化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它有足够的时间在文化上成熟起来,我们的现代化周期太短,几十年我们就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走向富裕了,好像我们走向现代化了,但是在文化上还没来得及富裕起来,还没有能力驾驭一夜得来的巨大物质财富,这就出现了暴发户这种畸形的现象。
“‘居安思危’的思想恰好解决这种麻痹性。”何中华说,老子讲“物极必反”,好的时候要想到坏的时候,乐极生悲,这样的思想还有很多,比如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在顺利的时候你一定要想到遭遇困顿的时候,这是一个民族成熟的表现。
此外,何中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集思广益、博施众利”是中国式的民主思想。“一个高明的统治者应该是能够听取不同意见的,包括历代王朝的皇帝也有纳谏的传统。”何中华说,我们中国文化特别强调包容性,荀子就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包容性的体现。
“这种包容性,在当下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我们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做出选择——到底是全盘西化还是批判地继承传统政治文化的资源,还是非常有作用的。”何中华说,有人主张完全去掉中国格致传统,民本思想,完全把西式的政治模式移植过来,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不可能成为零,一夜之间完全抛弃干净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改良式的,相互选择相互监督,达成一个比较全面的选择,不可能推倒重来。”
何中华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体现了务实的态度。“比如躬行实践、脚踏实地,都是强调务实的表现。”何中华说,习近平总书记虽然提出中国梦,但是他还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虚和实是相互统一的,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对一个事物也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也好,光有虚的东西不行,光有实的也不行。知行合一强调的是言行一致,理解的东西要落实到行动中去,经世治国和经世致用都是强调务实的方面,也就是实践的方面。“这针对的是我们党的一些经验。因为毛泽东时代虚的东西多一点,改革开放以来实的东西多一点,从现在回顾来看,这两个时代都有一些问题,毛泽东时代我们只做梦就不行,后来没有梦,好像也不行。所以现在提出中国梦应该从虚实相生的角度来理解比较恰当。”
西方转而向东方文化找答案
目前,儒家思想一再被提及,不少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势不可挡地回归。对此,何中华说,在新的背景下,儒家文化的价值正在被重新估价。“现在进入了后现代时期,而不同于现代时期。现代时期环境下,儒家思想是落后的,因为按照儒家思想,不能发展科学、商业,强调重义轻利,不能肯定自我的权利,而现代时期需要主体意识的张扬,所以儒家思想被打倒。”何中华说,而进入后现代时期后,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日渐突出,自我迷失,找不到方向,这都需要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儒家恰好有应对的有效因素,就是上述所讲的问题。”
何中华认为,人与自我的关系也是习近平提到的重要方面,而且是整个思想的精髓,“现在西方的文化已经发展到了后现代化阶段,现代化的内在矛盾表现得非常突出了,那怎么解决现代化带来的危机?我觉得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重建文化上的自我。这就是我们东方人的文化身份、文化认同问题。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还是要安心立命,中国传统文化能为我们中国人提供一个安心立命的根源,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何中华说,至少从哲学和文化上来讲,世界发展到后现代时期,自我否定的东西越来越表现出来,所以儒家思想原来负面的东西,现在变成了正面的东西。“现在西方也苦于找不到解答的方法,转向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找答案。”
何中华认为,中国的软实力没有跟上硬实力的发展,还有些落后。“比如现在社会发展,但国人的民族德性、道德水准还落后很多。”何中华说,文化软实力才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弘扬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步骤。“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现在西方对中方文化也是很有兴趣,很多西方思想家把眼光投向中方,希望从中方的思想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何中华认为,应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尤其在近代以来我们文化自信丧失的情况下,是十分重要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