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
西行取经第一人
2014年09月2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实习生 董兴生
你知道唐朝和尚玄奘,但你知道法显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提到,“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
其实,在玄奘法师西行前数百年,早有另一位僧人西行求法,那就是法显和尚。
据史料记载,法显和尚俗姓龚,生于公元334年,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人。当时正处于东晋时期,法显三岁时就剃度做了沙弥,二十岁时受具足戒,正式出家。法显幼年时十分坎坷,三个兄弟先后夭折,十岁丧父,母亲随后不久也去世。
据说,法显自己也曾“患病将死”,被家人送到寺院,只住了两宿病就好了。父亲去世后,法显的叔父想劝他还俗,法显说:“我本来就不是因为父亲的原因出家的,而是因为要远离尘世才入道修行的。”
东晋时期,佛教已经相当盛行。不过,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佛经典籍多靠中亚及印度的佛教徒来华传译。这多有弊端,“往往篇章不备”或者“转译失真”,日渐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法显和尚发愿要前往西域、印度,寻求戒律原典。
公元399年,已是60多岁高龄的法显和尚踏上了西行求法的道路。这一走就是15年,共走遍了30多个“国家”。
法显与同伴由长安出发,取道河西走廊,一路向西。他们一路上穿过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沙漠,经受了酷热、恶风的恶劣气候,一同随行的僧人多因伤病而死。可以说,法显西行的艰难程度丝毫不亚于唐僧师徒的“八十一难”。
东晋义熙七年,法显搭乘载有二百余人的商船泛海东行归国,途中耽误数月。第二年,法显再搭乘贸易商船,航向广州,最终到达长广郡界的崂山(今山东青岛)。
法显从长安出发时,已经是60多岁的“耳顺”之年,一路西行,经6年到达印度中部,停留6年,归程经狮子国等地,又3年才回到青州,前后已经过了15年,游历30国。每到一处,法显都要广泛搜求经律。这些佛教经典被运回国内后,法显到京都建康(今南京),前后译出《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僧只比丘戒本》一卷、《僧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杂藏经》等,共计百万余言。
后来法显在建康居住数年后,再转往荆州(今湖北江陵)的辛寺,在此圆寂,享寿八十六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