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分胖瘦,但分优雅与否
2014年12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蒋硕 (婚姻心理咨询师、“青未了·心理咨询工作室”专家顾问团成员、新浪微博@Serena的时光教室)
  男人节食到要进医院的地步,这种案例也算罕见,偏偏就遇上一个。身为某一线名表市场代表的Kevin,总怕身材走形有损品牌形象影响销售业绩,坚持一日两餐,仅吃蔬菜与极少量白肉,工作中难免应酬,又养成只喝酒不吃饭的习惯,终于胃病发作紧急入院,一检查,身高178厘米的汉子,体重却只有54公斤,人人见了啧嘴摇头。
  但可怜的Kevin有时也会被人羡慕,比如身高164cm、体重74公斤的小君姑娘。她认为胖子是没有前途的,自己这样简直没法见人,干脆不梳不洗闭门不出,被家人疑为“社交恐惧+抑郁”,送进心理咨询室。
  嗯,胖瘦问题真是个永恒的坎儿,很少有人能超脱其外。所以Kevin的饮食方式不算什么,《时尚女魔头》里描述的不是更夸张?小君的疑似症结也不稀罕,因为胖妞要得到外界的关注(积极的)、欣赏、呵护、宠爱,确实比较难。
  那,就没别的指望了吗?除了减肥、减肥、减肥。瘦子们就没苦恼吗?会不会又嫌自己没肌肉、没体力、没胸……
  “人不分胖瘦,但分优雅与否。”
  对Kevin、小君和每个不满意自己的胖子瘦子们,通常我只会这样说。各人体质不同、生活环境与习惯也不易改变,一味纠结胖瘦,卡在无情的重量与尺寸上,那确实难有出路。
  让我们来看看人们为什么会嫌弃某种身材,其实很简单,就是外在形象与心理特性的符号化对应。比如“胖”,人们基于惯性,会将之与“贪婪、懒惰、迟缓、愚钝”等特性联系起来,甚至与生活水准或社会阶层挂钩(像《凯恩与阿贝尔》中某位金融世家老夫人说的“女人发胖不是食物糟糕就是血统低下”)。而“瘦”也未必就好,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它代表着“刻薄、挑剔、神经质、难相处”。是这些负面的心理特性联想,阻碍了人们接受自我和顺利社交,而不是胖瘦本身。换句话说,人们嫌弃的并不是胖子,而是“馋懒笨”,厌恶的不是瘦子,而是“事儿多”。人们没搞清楚这个,才在胖瘦之间拼命挣扎。
  所以,胖瘦都不是问题,如果你足够优雅。优雅意味着在自己的形象中传达正面、积极的心理特性,以此赢得外界的尊重与欣赏。比起改变体形,心理的优化才是既有效又长远、真正重要的事。
  正面、积极的心理特性有哪些呢?容易与胖子关联起来的,似乎是“和善、慷慨、宽容”,或者还有不少人认为胖乎乎的女性比较性感。而与瘦子较多对应的,则是“敏锐、勤劳、理性”,当然他们也更容易打扮时髦。但,胖子和瘦子一定要分别认领自己“默认符号”吗?当然不。就像我们可以甩掉那些惯性关联的负面特性一样,我们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正面特性,通过自我意识的修正和行为训练,把它们聚合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变成一个充满魅力的、优雅的人——无关胖瘦。
  这个修正与训练的过程,并不比减肥或增肌容易。我们在辅导中通常要借助三个步骤来完成它:
  第一步,进行持续的自我对话,修改你的内部语言。
  比如Kevin,他应该告诉自己,“你是个优秀的经理人。你工作称职、业绩值得骄傲。公司与客户看重的是你出色的品牌理解和销售能力,而不是模特一样瘦骨伶仃的外形。”而小君可以对自己说,“你是个受欢迎的姑娘。别人都想不到你的身体会那么灵活,你让他们惊讶。你总是善意地对待别人、懂得倾听别人说话,他们愿意和你做朋友。”通过积极的内部语言暗示,让自己获得更多信心与活力。
  第二步,观察自己的行为,用“正面”替代“负面”。
  列出自己最具特色的行为习惯,检查它们是否带有“负面色彩”。比如无节制地点餐或当众大嚼、过于谨慎地反复确认某项工作、交流中刻意回避或刻意使用胖瘦一类敏感词,等等。去除它们中负面的部分,用具有正面色彩的行为取而代之,在每个行为发生时对自己进行训练,使优化的行为固定下来。这样做的成果就是切断了人们产生负面联想的线索,而建立了真正的正面形象,没有比这更令人愉快的事儿了。
  第三步,根据你建立起的新心理形象,修饰外在。
  不要被误导,认为某种装扮是某种人的特权,或者认为胖子就该穿深色而瘦子绝不能选竖条纹。所有外在因素都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应该围绕你想要的核心,为你的优雅而展开。另外,内在修正与训练,不等于外在的放任。健康的身体和适当节制的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就像每个人都应该认可并喜爱自己——无论身为胖子还是瘦子的自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