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晕倒”的女孩
2014年12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素华(山东商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学教授,“青未了·心理工作室”专家顾问团成员)
  23岁的小颖读研究生二年级,一年多来经常不明原因的晕倒,多次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都没发现任何器质性问题,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前来求助心理咨询师。
  小颖家在西北某省会城市,从上小学一直到读大学,都是在所住城市度过的,从没有离开过父母。其父母大她将近40岁,老来得女,教育方式是既溺爱、又过度保护。小颖像一棵娇嫩的花朵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渐渐长大,由于父母老家在山东,又比较认可山东的教育质量,于是就让她来济南完成研究生学业。
  面对陌生的城市,又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小颖各方面都非常不适应。慢慢地,出现了毫无缘由地晕倒的情况,到医院检查没发现任何问题。父母实在不放心,妈妈就到济南租房陪读,刚开始还好,可时间长了,她还是会突然晕倒。
  “最近一次晕倒之前,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吗?”我初步断定她可能患了癔症。
  “最近这一次是在上午上课时发生的,在前一天晚上,她和男朋友吵架了,回家后仍然很委屈,哭着说男朋友不爱她了,什么事都和她对着干,不谦让她,而她又说不过他,她感到很生气!”妈妈看着紧靠在男朋友肩膀上的小颖小心地回应道。
  “当你很生气时,你一般用什么方式来宣泄自己不良的情绪?”
  “她就会不停地哭,我们一看到她哭就会妥协,基本会满足她的所有要求。”看着沉默不语的小颖,妈妈忍不住回答道。
  “你是不是认为,作为成年人不应该总用哭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啊?”
  小颖点了点头,又皱着眉头很困惑地问道:“可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自此,我基本确定小颖的心理问题比较符合癔症的临床症状表现。癔症型人格又称表演型人格或歇斯底里人格,其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性,特别是情感过程的不成熟性。最大特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总希望引起他人注意,多见于女性。产生的原因目前尚不能确定,但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例如,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期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癔症型人格特征。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
  为此,我首先解释了小颖发病的原因,在于她不能像正常的成人一样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发泄不良情绪,但潜意识里特别渴望继续受到父母的关爱,并逼迫其男友迁就顺从。同时特别强调她不是故意的,这就是她表达需求和情绪的特有方式,以免其产生内疚心理。以多年的咨询经验,我认为这种解释是非常关键的,很多癔症患者会不治而愈,因为他们没有再“演下去的兴趣”了。其次,我提出了如下建议:一、寻找小颖的优点,通过发现在学习方面的坚强的意志力、思维的灵活性、举一反三的能力等,鼓励其在生活中要多利用这种良好的心理弹性,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自信心;二、利用其热爱小动物、关爱孤儿等善良之举,使用“格板技术”,帮其站在父母的角度,多为他们考虑;三、学会正确地宣泄不良情绪,例如听音乐、适度倾诉、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注意力转移等;四、让父母学会放手,并深刻认识到帮助孩子独立生活才是她最需要的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