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团购不消费”一族越来越多
随团随用,部分商家营业额五成靠团购
2015年0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世茂广场一家电影院有专门接待团购的窗口和服务人员。  本报见习记者 王小蒙 摄
   本报见习记者 王小蒙             
  近日,山大学生小静打开自己的团购记录发现,餐饮、烫发、娱乐无不团购下单,“出去消费几乎都要团购”。因为团购的实惠便捷,与小静一样“无团购不消费族”越来越多。这与商家对团购的愈加支持和欢迎也不无关系。

外出吃饭十次八次是团购
  山东大学的小静使用团购已经有五年的时间,对她来说团购可是消费前必做的功课。“出去跟同学吃饭一般都先看看有没有团购,相同类型的菜品肯定首选团购。”小静说,团购有时候经常能发现一些不起眼的新店,也能品尝到没吃过的新品,空闲时经常会刷刷团购网站,看到心仪的餐馆即使远一点也会过去。小静看着自己一月二十几单的团购记录,笑称自己几乎是“无团购不消费”了。
  与小静一样偏爱团购的并不在少数。在泺源大街一家写字楼上班的小丽,与同事、亲朋好友吃饭时也同样会选择团购。随后,小丽给记者出示了她的团购消费记录,吃、喝、玩、乐、住几乎样样都有订单,少则五六元,多则三四百元。“现在想想基本上外出吃饭十次的话,八次都是团购的。其余的像干洗衣服、唱歌、看电影更是离不了团购。”
  打开多家团购网站,各类型的团购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几乎所有的日常消费都能通过团购完成。在某知名团购网站,光餐饮一项,不仅有中餐、西餐、东南亚菜、韩餐等各式菜系,还有各种甜品、蛋糕等。从小吃店到高档餐饮店应有尽有,菜价也从个位数到四位数不等。
随团随用支持节假日消费
  在这火爆团购的背后,是商家的积极参与和优惠让利。记者看到,随着团购的普及,商家对团购设置的限制越来越少,不仅订单期限大大延长,还大都支持随时退款和过期退款。而团购网站也会不时推出一些优惠措施,如积分抵现。其中一家星星之火炭火餐厅,由于新用户可以优惠18元,加上原来的优惠,一张100元的代金券可以低至4折拿到手。
  从去年开始,光美食团购就有近百家商家加入节假日通用的行列。记者浏览了某团购网站上推出的济南本地的三十单美食团购就发现,有二十家均支持节假日通用。如此大力度的优惠和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团购进行消费。而这其中,商家对待团购者态度的转变也让更多的人加入团购的队伍。
  上周日与家人一起在世茂一家韩国料理吃饭的高小姐告诉记者,以前一听团购,服务人员都是爱答不理的,而现在服务员听说她团购还会帮她参谋如何点餐划算。“当时团购了139元的三人套餐,比店里的三人套餐贵了10块钱,但是多了两样菜品。点餐的服务员就帮着一样样对比,后来还是用了团购进行消费,服务态度也蛮好的。”
团购消费占到商家营业额的五成
  对不少商家来说,他们看中的正是团购这种模式所代表的一种消费趋势。世茂广场一家餐馆的丁经理告诉记者,与商场几十万的租金相比,团购投入小回报却很大,日常情况下,团购能占到营业额的三成。
  “九月到十一月是餐饮的淡季,团购比较招揽人气。”茉莉餐厅恒隆店的张经理告诉记者,餐饮行业淡季时团购恰好弥补营业额的不足。“现在整个餐饮行业都不是很景气,连街边一些小的餐饮店也加入团购了,也能看出竞争挺激烈的。”恒隆广场七彩云餐厅仇经理告诉记者,团购不仅能在新品推出时拉动人气,也能在节假日的时候抢占市场。
  对于团购欢迎的不仅出现在餐饮行业,记者询问美发、KTV、影院等行业的商家发现,团购在他们营业额的占比中最高的可以达到五成。据泉城路天业国际一家美发店店主介绍,刚开的新店不是很好找,在网上做广告的话又没有针对性,想要宣传低成本的团购就成了首选。“半月结算一次也挺方便,团购的订单额每月能有三四万元,这几乎是我营业额的一半了。”
  而现在,商家对于团购者的服务也在不断改进。“承诺的优惠要兑现,我们都是一致对待。”仇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店还专门针对接待团购的流程和态度对服务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现在专门辟出接待团购消费的定向窗口也越来越多。在泉城路上一家电影院就有专门的“团购兑换处”,边排队边团购的人也更为常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