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室帮学生自愈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受关注,学校心理教育效果不一
2015年0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心理素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也尤为重要。目前,滨州市许多中小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专门为学生解答心理问题,但是系统专门的心理课堂亟待完善。
  文/片 本报记者 王璐琪
1
多样心理辅导形式丰富学生心理教育
  在滨城区第二小学的教学楼大厅,有一个专门为学生设置的心理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放到信箱,心理老师看到之后回信,再把信放到大厅,学生自己去取。这样匿名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因为有些学生面对老师会害羞,不好意思说出内心的想法,有了信箱之后,学生就可以用信将心里话告诉老师。
  除了心理信箱,学校还设有心理咨询室,滨城区秦皇台中心学校的老师赵长征告诉记者:“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的,我们学校有几位老师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他们在学校上课,也兼顾着心理辅导这部分,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就可以找到老师倾诉。”
  滨城区第二小学的李燕老师也说:“为了避免咨询两个字,我们开设了阳光心理室,很多班会、少先队课都用来做心理辅导了,虽然没有固定次数,但是基本上是两周一次心理课。”
2
交际是中小学生普遍遇到的心理问题
  滨城区第一小学的活动室成了心理辅导的亲子游戏课堂。
  综合几所中小学中学生普遍反映的心理问题,独生子女遇到的心理问题要比较多,越到高年级就越突出。李燕说:“在家是独生子的孩子,已经习惯自己一个人独享家庭宠爱的生活,现在二胎政策放开之后,这些孩子会反应出对父母再生第二个孩子的排斥,有的学生跟心理老师诉说自己不希望父母再生孩子的想法,这都是和他们养成的习惯有关。”
  另一个比较普遍的学生心理问题就是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很多学生在与同学、老师交流时遇到交际方面的障碍,有时看似是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其实能引起学生心理很大的变化。学校有了心理辅导老师之后,很多学生愿意主动找老师反映问题,老师会对他们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困惑。
3
学校思考如何将心理辅导课规范化
  尽管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等心理辅导形式,但是如何将心理素质教育课堂化是学校正在思考的问题。赵长征老师说:“学校学生比较多,反映的问题会各有不同,所以如何能把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心理辅导也是我们思考的。”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方面,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需要有正确的方式,所以让家长接受家庭教育心理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滨城区第一小学老师侯俊霞说:“家长教育方式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心理辅导不仅仅是帮助孩子自愈,更是要让父母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不能单纯地只要好成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