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品生活》系列报道之二退休政协委员戴忠群:
少看一期心里就没着没落的
2015年0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戴忠群将刊登了他文章的报纸专门装订起来收藏。 本报记者 袁鹏 摄
   本报记者 袁鹏
  今年69岁的戴忠群老先生已经退休多年,退休前他就职于政府部门,并且是一名政协委员,为老百姓写过不少提案。他说很多提案的信息源都来自于《齐鲁晚报》,多年来《齐鲁晚报》一直是他的良师益友。
提案信息源来自《齐鲁晚报》
  7日中午,记者来到戴忠群的家。一进大门就看到客厅的茶几上下两层都放着最近几期的《齐鲁晚报》。来到戴忠群的书房,除了大量的书籍之外,还有一摞摞往期的《齐鲁晚报》,连空气中都能闻到油墨的香气。 
  “饭可以晚吃,报不能不看,少看一期心里面就没着没落的,不是个滋味。”提起对《齐鲁晚报》的情感,戴忠群说对于报纸收藏、阅读、摘抄他都很喜欢,每天早上起来必读的是《齐鲁晚报》。以前上班时办公桌上放一大摞报纸,首先抽出看的一定是《齐鲁晚报》,这是多年的习惯。直到现在,自己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还是靠报纸,看报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一大重要爱好。
  戴忠群告诉记者,元旦前夕和几位老友聚会时,曾在席间说起他当政协委员时的很多民生类提案,都被党委政府采纳实施。“我是为老百姓写过不少提案,不过我写的这些提案,很多信息源都是来自《齐鲁晚报》,要记功应当给《齐鲁晚报》记一功。”戴忠群说。
几十篇评论刊发于本报
  记者了解到,戴忠群不光是看报,收藏报纸也已有20余年的历史了。他说,特别是一些重要日期的《齐鲁晚报》,自己更是会一页不少的完整保存下来,视若珍宝。“2013年元月4日,我看到《齐鲁晚报》出到了9000期,多么吉祥的数字,多么难得的期号,我一下子在报摊上买了9份,作为重要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戴忠群说,大家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都认为分量很重,很有收藏价值,也激起了大家对《齐鲁晚报》的极大兴趣。
  现在戴忠群已经不再担任政协委员,也不再写提案了,但这些年他将自己的很多看法见解写成了评论文章,投到了《齐鲁晚报》的《榴下谈》栏目。“坚持写评论快两年了,虽水平有限,但还是常年写,因为在写稿过程中,既让自己的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又在一次次写稿过程中陶冶情操。”戴忠群说。
  从2013年年初开始为《榴下谈》栏目写评论到现在,戴忠群已经有几十篇文章刊登在了报纸上,其内容涵盖了日常民生的各个方面。戴忠群说:“当年做政协委员时写提案,主要关注的就是民生领域,退休之后写评论也是紧扣和百姓有关的事情,二者有相似的地方。”他说,现在时间空闲了,自己就经常出去走动观察,看到问题就写出来,用文字的力量促进问题的解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