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益一开头,就停不下来了”
义工安强是一名法官,他把工作外的时间都给了公益
2015年01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安强组织了“爱心煤·暖夕阳”活动,图为安强(左一)为孤寡老人装煤送煤。 (资料片)
     45岁的安强是滨州滨城区法院的一名执行法官,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滨州市星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志愿者。虽然安强工作上很忙,但他把工作之余的全部时间都给了公益,做了15年公益的他说,做公益无长短,人人都可为,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长期做公益、把公益长期做下去的人。
  本报记者 孙秀峰     

资助寒门学子15年
送他们步入大学

  安强和公益的缘分或许从他小时候就结下了。“父亲是一位小学老师,为人耿直,而且乐善好施,总是喜欢帮助村里的贫困家庭。”安强说,“记得村里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外姓人,无儿无女,我父母就长期地给他做饭,送饭,直到他去世。”
  那时候的他无法理解父母的所作所为,“你管人家干吗,家里有六个子女都忙不过来,还要去管人家。”这是当时安强的想法。
  上了大学后,安强开始接触公益,“偶尔去义务植树,因为学的是法律,也经常去小区普及法律知识。”安强说。
  从2000年开始,安强的工作和家庭稳定了之后,便开始自发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在团市委公布的贫困生家庭中,安强和妻子找到了需要帮助的对象。
  “我觉得做公益是一件薪火相传的事,把自己的行为传染给别人,用爱心传递爱心,让更多的受助者感受到爱心的同时,再把这份爱心传递出去。”安强说。
  2005年,安强选择了离滨城区较近的贫困家庭的学生,因为能跟受资助的学生见上面,能当面交流,通过心灵对话,可以从侧面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也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将这种爱心传递下去。2014年,安强从初中就资助的一名寒门学子考入大学,这让他更坚定了把爱心事业长期做下去的信念。  
公益活动“项目化”,
让爱心得以传递

  在2012年情人节前夕的一个晚上,安强和家人去逛商场,途经一个广场时看见穿着马甲的星火义工在卖书募捐,为患病的孩子筹集医药费。安强买了一本书之后,又向义工咨询了详情。“当时想了想,这样做公益挺好的,就填了表格,申请加入了星火义工。”安强说。
  加入星火义工后,就跟着老志愿者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去大街上捡垃圾,去敬老院陪老人,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都有安强的身影。
  一年下来,凭着之前自发做公益的经历和参加各种活动的阅历,安强成为环保类项目的小组长。2013年下半年,安强开始带领团队策划实施公益活动。
  安强说,既然有这样一个公益团体,就应该按照规章程序去做各项公益事业。每一次公益活动,从策划到实施也应该投入更多精力,把每一次活动当成“项目”长期做下去。
  “2013年10月份,我们策划实施了‘爱心煤·暖夕阳’活动,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选择了滨城区60周岁以上的19名孤寡老人,为每位老人送去了千斤爱心煤。”安强说,“2014年我们给37名老人送了煤,今年我们打算把人数提高到50名,并且所有送过爱心煤的老人都建立了档案,这个项目也会长期做下去。”
  除了“爱心煤”项目的策划外,安强还策划实施了“点亮老人微心愿”、“爱心超市”、“星火助学”和“车载宝贝”等一系列项目。  
  “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快乐和充实,我会一直把公益坚持做下去,把自己的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安强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