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积极心理学——
2015年换个“镜片”看世界
2015年03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安 妮(“青未了·心理咨询工作室”特约作者)
  新闻背景:
  2015年伊始,国产奶遭遇危机、奶农倒奶杀牛,东南亚多家航企事故频发,毒胶囊重出江湖,“好男人”陈赫离婚,种种信任危机使得许多人走在新年的街头,纷纷戴上“逢事必疑”的有色眼镜。但在2015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马云却告诉我们,应该以更积极的姿态看待这个世界……
◆你还在被负面信息绑架吗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问题。先从身边的微信朋友圈说起吧,哪怕到了2015年春节,在新春贺喜的氛围中,朋友们也不忘分享一些类似于“癌症免死金牌”、“对陌生人慎重开门”、“当你缺钱时就会明白很多”、“一名车主超越创意处理碰瓷”一类的链接,全都是好心的提醒、警惕、防范,在感谢之余,不得不感叹,信任危机下,我们都在负重前行。
  远的不说,近期接二连三曝光的银行存款失踪案,显然已经挑战了人们最基本的“安全神经”。而像一月份以来,凤凰网报道的河南省洛阳市“暴力袭医”事件、《青年报》报道的业主信息安全如何保障;央视发布的一条新闻,网购手机正品率仅为28.57%,等等,这一类爆炸性消息,无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就连最近非常火爆的达沃斯论坛上,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先生也发表专题文章称,我们正生活在信任瓦解的世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有了“封闭心理”。另据《华盛顿邮报》报道,2014年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公众对各类机构的信任水平已跌至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低。
  很显然,生活并不全是光明和甜蜜,相反,海量的负面信息引发的“破窗效应”,让每一个人都很难置身事外。微信圈里,击中民生痛感的“抗癌秘方”、“防骗妙招”,无形中成了人们的一种“自我救赎”。这就好比周易爱好者在出门前先给自己算一卦,算到哪个方位顺风顺水,出门就往哪个方向走。
  也就是说,个体很容易受到群体情绪和结构性心理压力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行为趋同性,成为“身不由己”的从众者。对此,心理专家余玲艳表示,社会转型期,社会与个人都会面临格外多的变化,变化出现时人都会出现应激反应,不安全感和恐惧感都会很多,很容易关注不确定的东西。也许,国产奶粉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但原谅是容易的,再次信任,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时候,戴一副“逢事必疑”的有色眼镜,或许会让我们规避了许多风险,但也让我们从心理上丧失了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想变化,先从转换心理视角开始
  还记得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吗?据说,《变形计》一个季度的节目点击率已经超过了三个亿,这是能影响一半中国年轻人和父母的数字。可以想象,2015年,如果给每一个人一次变形机会,我们都会期待自己变得更好。那么,从哪里开始变化呢?
  现实扑朔迷离,坏消息太多了,骗子太多了,很显然,如果我们继续把注意力都放在负面事物上,我们不但会继续没有安全感,而且会更加不快乐。就像《变形计》里那些顽劣的城市少年,生活优越,却沉迷网络、相信暴力、追逐虚荣,如果不是身份的变形,他们永远不知道要珍惜生活的美好。
  当然,我们不可能也来一次变形计,但任何时候,好的转变总为时不晚。最近,“跑男团团长”邓超在一次慈善拍卖会上说,“做所有事情都会有争议和困难,但作为一个个体,你需要做的就是一直坚持,不能什么都没有做就有心理障碍。大家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点到面,众人拾柴火焰高!”
  举个熟悉的小例子。以前,大家看到乞丐沿街乞讨,会很自然地放几枚硬币,做妈妈的,还会鼓励孩子要乐善好施,但“假摔”、“假乞丐”的消息一多,我们的警惕心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我的一个朋友,每次不但自己绝不再给乞丐钱,还会义愤填膺地阻止我们施舍,用她的话说:“你傻吗?乞丐都有钱买苹果手机,你还给他们钱?”但比起被骗一两个硬币的不愉快,我倒觉得每天都在丧失的同情心更让人不快乐。
  几天前,无意间看到一本杂志,介绍了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家Shawn Achor及其同伴的研究结果显示:假设通过外部条件可以预测人的快乐程度,那也只能预测一个人长期快乐程度的10%,剩下90%的快乐,取决于你的大脑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并不一定是显示世界造就了我们,造就我们的,是我们大脑用来看世界的那个“镜片”。
  就像春节放假,好不容易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年轻人几乎都在看手机、刷微信,然后夸夸其谈地释放一些物质垃圾和精神垃圾。反倒是孩子们,在节日里会享受真正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眼里,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而长大了的我们,世事洞明,却只看得见手机里的世界,好像全世界都装在了里面,却恰恰看不见身边点点滴滴的温情。 
  正如心理专家刘丹所说,在这个缺乏信任的时代,任何人穿上心理防御的盔甲都是有道理的,但盔甲穿多了,也会不堪重负吧?有一则寓言说,沙漠中,两个极度口渴的人各找到半杯水,一个人惊喜地说:“啊,我终于找到水了!”另一个人却抱怨说:“就半杯水有什么用!”同样的事情,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果从另一角度来看,就可能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这便是心理上“转换视角”的妙处。

◆不抱怨,以更积极的姿态看世界
  有意思的是,有很多人,哪怕天天在微信上分享“正能量”、“最高等的成熟”、“母亲教子金言”,对生活的感觉仍然麻木而迟钝,快乐就在身边,却捕捉不到,眼睛里终日都是欲望和烦恼。
  这时候,我们需要的就不仅仅是善意的劝慰了,而是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比如,新学年,每天学点积极心理学就是不错的选择。方法很简单,一是不仅要关注人的弱点,同样要关注人的长处;二是不仅要关注如何修复损伤,还要关注如何给人力量;三是不仅要关注痛苦的人,还要让普通的人生活得快乐充实。
  具体来说,可以借鉴几个小处方。第一,每天写下3件值得高兴和感激的事,这能让你对美好的事物变得敏感,这应该很好写,孩子长高了,老公涨薪水了,老爸老妈身体健康,等等;第二,写下担心的“坏事”,想想到底有多大的可能会发生,像假药、假摔、碰瓷,好像从没碰到过,像雾霾天气,2014年比2013年已经好多了,等等。视角转换了,世界是不是也没那么面目可憎?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感恩拜访,小时候的记忆里,春节到了,很喜欢拜年,邻里之间、亲戚之间,很亲热,也很温馨。可现在,很多人把它弄丢了,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成了社会常态,亲戚朋友之间的交流也远远没有微信圈来得热火朝天。好了,找一个安静的时候,我们不妨闭上双眼,回忆一下,那些帮助过你的人,那些真正给你带来正能量的人,找一个时间,登门拜访一次两次,都行,心怀感恩,双方都会收获快乐!
  最后,再回过头来听听2015年初达沃斯论坛上马云的声音吧,他说,不管别人如何看待,我们都要始终保持简单纯粹,我们不会怨天尤人,我们要始终拼搏,始终寻求自我改变,以更积极的姿态看待这个世界……
  是的,2015年,我们不需要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慢慢变好,才更珍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