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谢幕的“蓝调之王”
2015年05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陈玮        

  伸出肥厚的手掌拨弄吉他弦,发福的身子随着音乐的响起自然舞动,投入的神情和用力的呐喊,让人忘记这已经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5月15日,90岁的他终于累了,带着长久的赞扬和至高无尚的荣耀,永远地谢幕了。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带,充满了黑人劳作的印记。1925年,B.B.King在那里出生。9岁的他牵着骡子的缰绳,穿越在棉花田中,听着跟他一样的黑人劳作时无意唱起的号子,夕阳落下,再回到窝棚休息。兔子是他唯一可以交谈的朋友,生活的艰难和孤单,黑人的被压迫命运,让他情感压抑而炽热。而同样诞生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黑人劳作间的音乐“蓝调”,演唱风格自由,与情绪的起伏结合得很紧密,这让他突然找到了倾吐的途径。
  他在音乐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在他看来,音乐的重点不在于内容,而在情感的表达,他不断借鉴、接触不同的音乐,比如教堂的圣歌、弹拨的琴音,逐渐形成了他充满力量、婉转多变的音色,讲述着心酸的故事和复杂的情感。
  如何将复杂的情感与丰富的琴音结合,B.B.King有了自己独特的创新,他发明了弹出这种音符的方式——推弦,余音的感受几乎可以表达任何情感,作为第一个使用推弦技巧的吉他手,这奠定了他在蓝调界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影响了大批乐手的同时,也改写了蓝调的时代。
  1965年,一个叫做“巴特菲尔德之布鲁斯乐队”的组合赢得了美国中产白人的欢心。在那个黑人长期被忽视的年代,这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而其中出尽风头的吉他手却公开坦白,华彩的乐句抄袭于B.B.King。从此B.B.King走进了西方主流社会,一炮而红。当父亲留给他“King”姓氏的同时,一定没有想到,日后他真的成为蓝调界的王者。
  自此,他发行了超过50张脍炙人口的经典专辑,在蓝调名人堂与摇滚名人堂镌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言简意赅的填词、极富戏剧性的颤音,让他获得了第43届格莱美奖。作为黑人的B.B.King,在白人殿堂获得的荣耀,对他有不一样的意义。
  50年风云的神话终会结束,在2014年的巡演中,89岁的他因为身体原因,取消了纽约的演出。他说会“养精蓄锐彻底康复”,然而,他的观众却没有等到这一天。这次取消,成为了他永远的谢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