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感方能付诸笔端
——本报记者考场“蹲点”手记
2015年06月0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编者按
年年高考人不同,岁岁年年我们在。每年高考季,考场外总少不了本报记者的身影,他们“蹲守”在每个考点,不仅为挖掘新闻,更为能为考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尽管高温下备受“烤验”,记者们仍用心观察着考场内外众生相,用心感受着这场大考带给他们的触动。如今,他们用细腻的笔触写下了所感所悟,在此以飨读者。
从内打破才是成长
2015年6月7日,带着高考蹲点任务,我一大早赶到牡丹区二十一中高考考点。虽亲身经历过高考,但是多年后的今天仍被触动。
触动之一来自部分考生。7日第一场考试,在牡丹区二十一中考点,丢失忘记身份证或准考证而求助执勤民警考生就有四位。如果因为这是首场考试,考生过于紧张而犯了迷糊还说得过去。但是同一考点,8日上午又出现两名丢失身份证的考生,这些“马大哈”难免让人揪心。
另外的触动来自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首场考试开考前一个小时,二十一中考点外就人流如织,送孩子参加考试、陪考的家长怀揣紧张、焦急的心情,接受着30多度高温“烤验”。细聊之下,不乏暂放工作、生意专门在校门外守候的学生家长。正是亲情的陪伴,给人力量,让人触动。
除了考生家长,公安、交警、教育、城市管理等部门共同出动,提供应急帮助、封锁交通、清理摊贩,尽一切可能为考生提供安静的休息和考试环境。部分考生的应考准备与家长、社会人士的全力“备考”形成了鲜明对比。正是这种反差引人深思,求学路上,孩子们怎样成长才算成才?
在如今的教育制度下,促使学子们追逐成绩分数,但这只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方面,如果将孩子们的成长轨迹设定为一味按部就班的追求分数,成长将靠外力进行,如同蛋壳从外打破,那只是压力。而如何培养学子们的自身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蛋壳从内打破,才算是真正的成长吧。
本报记者 周千清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工作需要,今年已是我第四年“陪考”。为期两天的高考结束,总体上来说,今年我负责“蹲点”的考点比较平静,几乎没有发生什么突发状况。虽然顶着烈日辛苦了两天,没有抓到多有看点的新闻,但打内心里依然高兴,因为,这意味着至少我所“蹲点”的考场,考生们都顺利参加了考试,不管结果如何,这都是考生们迈向成功的开始。
有句话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在面对考生们时,我确实是这样想的。每年高考,无论是考生家长,还是学校、社会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以往“蹲点”陪考时,也时常会有些意外发生,有的考生“任性”弃考,有的考生因为迟到或者其他原因缺考,无论如何,这对于考生个人及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种遗憾。
而今年“陪考”过程中,考生们或在家长的陪伴下,或在老师的带领下都会提前赶到考点,允许入场后,拿着准备好的准考证和考试用品有序走进考场。两天的考试,我没有发现一人因为落下准考证或迟到等原因缺考,无论考生们成绩如何,至少他们认真迎考的态度值得肯定。
“陪考”期间,我时常和陪考的家长们聊天。哪个考点有学生迟到了,哪个考点有考生弃考了,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在场的家长们纷纷表示遗憾。高考毕竟是人生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这不仅关系到考生个人,甚至对整个家庭都有重要影响,无论成绩好坏,只要你努力了、付出了,就没有遗憾。
本报记者 邢孟
请给孩子应有的安静
每到高考,不少家长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担心孩子迟到,担心孩子考试紧张,但作为高考的主角——考生,家长们这样过度的关心他们知道吗?只有家长不过度操心,孩子才能安心。高考期间,请给孩子应有的安静。
郑州一家长因孩子考前玩游戏骂了孩子几句,在高考第一天竟发现孩子不见了,开考20多分钟这位考生家长含泪离开考点。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于没有换位思考,没有相互包容。
作为家长,所有的关心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都显得理所应当,但如果放在特定的场所,这样的关心是否会显得有些多余,是否会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
年年高考人不同,焦虑心态总相似。在考场外守候孩子,为给孩子创造好的考试环境,家长自发组织上街维持秩序等,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们还是希望家长们能够更淡定一些,一些近似疯狂的举动少一些,毕竟现在已经不是高考一条路了。
对于“神经过敏”的考生家长,这时脑子忽然蹦出一个词语——不明觉厉。
本报记者 李德领
应对高考平常心就好
每年的陪考大军,都是高考考点外一道显眼的风景线。记者在菏泽二中考点“蹲点”发现,今年的陪考家长明显少于去年,即便是一些陪考家长,也并非全程陪同,只是接送,从中折射出考生家长逐渐理性。以平常心态应对高考,家长们一句鼓励或安慰的话,或是考生最需要的。
7日8时30分许,记者在菏泽二中考点看到,一处考生家长集中蹲坐等待的区域,相较往年人数少了许多。同时,一些考生家长在将孩子送进考场后纷纷离开,已经退休在家的教师李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李先生说,孩子在高考前就跟家人约定,考试期间,不求享受“高待遇”,平时怎么样便如何。“他还要求不让陪考,后来在我们的劝说下,他才做出了退步。”李先生说,由于孩子的父母还要上班,如今已经退休的他负责接送孩子。“孩子担心我年纪大,天气又热,只限我接送,不能陪考。一旦开考,我按照约定便要离开。”李先生说,通过高考,他发现孩子已经长大懂事了,这让他很欣慰。
在采访中,李先生的一句话让记者颇感良多。“孩子高考固然重要,若是过多专注和关心,反而会让他感到不适应,平常心就好。”的确,高考是人生中要经历的一个重要关口,但它也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考试而已,对待高考要有一个更常态化的认识。除却陪考,以平常心态应对高考,家长们一句鼓励或安慰的话,或是考生最需要的。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