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再是决定考生命运的唯一途径,许多考生显得从容淡定。
本报记者 杨广帅 摄
6月7日、8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但是,与以往相比,不少学生不再将高考视为“独木桥”,出国、接受职业培训……成才有了多元化的出路,不少考生显得十分从容,甚至还有一些已经拿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将高考当成人生的一次重大经历,参考只为“历练”。
本报记者 李珍梅 刘腾腾
通知书在手,考生淡定参考
19岁的小高是青岛16中的学生,因为一直渴望到国外念书,多一些不同的经历,小高早已提前向美国东部的一所大学提交了申请,并在高考前收到录取通知书。
小高的妈妈告诉记者,平时她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过多的要求,孩子的成绩在班上并不算突出。“儿子从小到大我都是‘放养’,他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小高的妈妈告诉记者。在高二那年,小高提出想到国外念书,全家人都很支持。为此,小高的妈妈还为儿子报了价格不菲的一对一英语补习班,一年下来,培训费用花了12万元,小高的英语水平也快速提升。
去年8月,小高报名参加托福考试,由于山东地区没有考位,小高的妈妈就带着儿子到广东参加考试,小高最终取得了81分的成绩。由于申请的美国高校还要求申请者参加SAT的考试,于是,小高又在去年10月报名参考,但大陆没有考点,小高先后在澳门和马来西亚参加了SAT的考试,最终成绩是1590分,托福和SAT的成绩均达到了美国高校的分数线。就在高考前几个月,小高顺利收到了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不过,小高并没有放弃高考,“高考对孩子来说是人生的一次重大经历,让他历练一下总是好的。”小高的妈妈告诉记者,“如果这次孩子考试成绩比较理想的话,我们可能会先让他在国内念大学,等研究生再出国。”小高的妈妈说。
根据成绩定出路,尊重孩子选择
王女士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虽然孩子的成绩不是很好,但是王女士仍然很淡定。“孩子也很从容,我没有给他很大压力,一定要考上多好的学校。”王女士笑着说,虽然儿子成绩不够好,但是她对儿子的成才很有信心。“他脑子很灵活,特别喜欢下棋,什么棋都会,只不过花在功课上的精力有点少。”王女士说,以前她和孩子探讨过多花点精力提高成绩的问题,但后来她也想开了,因为即便逼着孩子学习也未必能取得什么成效。“我是搞教育的,觉得成才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王女士说,孩子的出路要根据儿子的成绩来确定,到时候不管孩子是选择在国内读书还是出国,她都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记者采访多位考生家长了解到,目前家长们的观念也越来越多元化,抱定“高考是孩子成功的唯一出路”想法的家长也逐渐减少。“现在社会对人才需求也多元化,孩子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这是3中学生家长薛女士的想法,就算孩子落榜了,还有接受职业培训以及就业、出国等多条出路。
尖子生弃考很常见,学生成才路更多
根据青岛市招考办的统计,今年高考四场考试中,考生缺考总人次数达3664人次,占考试总人次数的2.4%。业内人士分析,弃考的原因可能有多重,但选择出国留学的占大头,其中成绩优秀的学生越来越多。
在岛城普通高中里,每年青岛2中的出国学生人数当属最多。今年,学校又有约150名的学生选择出国。“每年学校都有100多个学生出国,这两年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今年也有部分学生放弃国内高考。”2中学生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调查发现,大批学生特别是尖子生放弃国内高考出国留学不仅2中有,全市绝大部分高中,特别是热点高中都存在。每年仅青岛1中、2中、9中、58中等几所市区热点高中,出国留学的学生就会达到五六百人。
不光家长和学生在谋求更多出路,各高校给学生提供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以春季高考为例,最近几年来,因为参加夏季高考的同时也允许兼报春季高考,加上参与春季高考招生的高校越来越多,质量也不断提升,许多普通高中学生把春季高考视为避开夏季高考激烈竞争的升学捷径,因此,参加春季高考的人数不断走高,今年更是突破万人大关,达到了11662人。
全省参与高职单独招生工作的院校也越来越多,今年有42所,录取考生数为45252人。这批考生提前制定计划,避过了夏季高考的“厮杀”,直接升入选择好的高职学校。升学选择的多样化和家长的日趋理性,让高考这座“独木桥”没那么诱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努力推进教育多元发展和创造多元成才渠道。“如果教育多元发展,每所大学都按自身的定位,办出个性和特色,那么,大家就不会有所谓的‘名校情节’,也不会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就去选择‘洋高考’。”熊丙奇称,当教育多元发展、成才模式多元,高考弃考就会变得很正常,整个社会的高考焦虑也就得到缓解。这也应是我国教育发展努力追求的目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