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在淄博十一中考点外,一考生在家长撑的伞下备考。
▲8日下午,在市实验中学考点,考生家长手捧鲜花紧张地等待考完试的孩子。
▲市实验中学考点考生家长顶着烈日陪考。
▲8日下午,市实验中学考点外聚集了大量等候考生的家长。
▲在市实验中学考点,商家前来“助阵”。
▲7日上午,在淄博实验中学考点,考生家长焦急等候。
片/本报记者 王鸿哲 文/本报记者 臧振
考场内学子们奋笔疾书,考场外家长、商家、交警、环卫工人同样挥汗如雨。一样的剑拔弩张,一样的如临大考。
8日下午4时40分,离最后一科结束还有20分钟,已经等待了一个多小时的家长们、商家们从树荫下、棚子里走出,聚集到市实验中学门口,家长们焦急的等待,商家也拿出了宣传册。原本安静的考点外,刹那间人山人海。
家长们考前爬名山、烧高香、拜神佛,期待孩子正常发挥;商家借机宣传,发高考财;交警顶着烈日疏导交通;环卫工人装满了一袋袋垃圾。为了几万考生,一座城进入“战备”。这到底是谁的高考?
近几年,经常有声音呼吁变革应试教育,为高考降温。而每逢高考,社会上依旧弥漫着“为高考让路”的氛围。明定的规矩,可为高考打破。实际上,这是一种带有浓厚应试思维的作法,不利于打破“一考定终身”。
“一考定终身”时代早已过去,“夏考为主,多种方式为辅”已列入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来,希望叮嘱考生平常心参考同时,社会也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为高考让路少一些,将高考还给考生,让高考彻底降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