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伤的游戏最深情的父爱
2016年01月1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2014年,格林和儿子乔尔的合照
▲“癌症似龙”画面截图
1月12日,一款名为“癌症似龙”的游戏在网络上正式发售。与很多为玩家带来趣味的游戏不同,这款游戏却给玩家带来了痛彻心扉的感觉,因为无论你如何操作,游戏的主人公——与癌症抗争的小男孩——最后总会离开人世。这个“最悲伤的”游戏是美国程序员赖安·格林为了纪念他去世的小儿子乔尔而开发的,他以这种方式将最深情的父爱融入游戏里的每一个画面,玩家不知不觉中早已湿了眼眶。
本报记者 王晓莹 编译
用游戏记录生活
赖安·格林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拉夫兰市,今年34岁。在小儿子乔尔去世之前,他和妻子艾米共有四个儿子,一家六口其乐融融。
然而,乔尔在1岁那年被诊断为非典型畸形杆状脑部肿瘤。当时医生预测,他会早早夭折。确诊后,乔尔小小的身躯承受了数不胜数的治疗过程:脑部手术、六周的放射性治疗、频繁的化疗、数次肿瘤复发,格林和妻子还带乔尔去旧金山进行过多次脑部治疗。
为儿子做一款游戏的想法来自四年前一个悲伤的夜晚。那晚,乔尔发烧、腹泻、脱水,他什么也喝不下,即使强喂进去也会吐出来。被病魔折磨得难受的乔尔忍不住大吵大闹,他的崩溃让格林心疼不已。
“在游戏里,我可以设计程序,让身为父母的玩家哄好哭闹的孩子。可是那天晚上,我怎么都没法让乔尔平静下来。”格林说。痛苦中的他忽然觉得,这就像是一个程序坏掉了的游戏,他无法操控正在发生的一切。
就这样,他想把与儿子朝夕相处的这段日子记录下来,做成一个“可控”的游戏。2012年12月,格林开始将想法付诸实践。他找到了合作者乔希·拉森,两人共同制作了一个游戏小样。没想到,这次小小的尝试居然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他们便把这个游戏逐渐完善起来,最终变成了“癌症似龙”。
在儿子生日发售
然而,所有的治疗和努力都没能挽救乔尔的生命。在旧金山就诊的那段时间,格林和妻子就已多次被告知,乔尔最多只剩下几个星期可活。2014年3月,他们决定带着乔尔回科罗拉多,回到那个他出生的地方。那年的3月15日,5岁的乔尔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尽管乔尔的寿命已远远超出医生的预测,但格林和妻子还是感到难以承受。“过了很久,我才适应了失去乔尔的生活。家里没有了他的笑声,就连快乐的事都变得索然无味:我的心里仿佛为小乔尔留下了一片专属空间,纵使四周生机勃勃、繁花似锦,那里却依旧荒草丛生。”格林说。
格林解释说,他之所以选择在1月12日正式发售这款游戏,是因为如果乔尔还活着,那天是他的7周岁生日。他还有个小心愿,就是希望玩家在12日发售当天,可以一边玩游戏一边吃烤薄饼。
“每年乔尔过生日时,我们都会吃烤薄饼为他庆祝。如果游戏玩家愿意和我们一起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吃烤薄饼纪念乔尔,对我们全家来说将是莫大的安慰。”格林说,“我们想念乔尔,想念他那张因为吃烤薄饼而沾满糖浆、黏糊糊的笑脸。”
“希望你们在吃烤薄饼时,拍一张照片传到网上,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分享。”格林说,“我不只是想让大家记住乔尔,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想起那个曾经改变我们生活、然后离我们而去的人。”
注定悲伤的结局
“这是个既有痛苦又有希望的游戏,我和艾米希望以此让乔尔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格林说。他承认,这款游戏是个“另类”。“一般来说,一个游戏会设定目标,玩家通过跑、跳、杀敌等方式来完成任务,得到高分才能通关,但我完全没有这么做,”他说,“无论你选择怎么操作,都无法改变游戏的结局——因为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乔尔最终还是没能活下来。”
游戏的场景设定在格林家的房子里和医院中,游戏里的人物没有眼睛、嘴巴等面部五官,但玩家却可以从整个游戏的基调中感觉到或悲伤、或快乐的充沛情感。
游戏的第一个场景是在公园里,乔尔在水塘边喂鸭子,格林一家的声音从远处传来。随着游戏,玩家将进入格林一家的家庭世界,扮演父亲的角色,时而乐观地给予儿子希望,时而强压着心中的绝望来面对渐渐憔悴的儿子,时而安慰在深夜里默默流泪的妻子。当乔尔躺在病床上时,你可以抚摸他的脸;当乔尔在夕阳下荡秋千时,你可以帮忙推他一把。为了让艺术效果更加逼真,格林还在游戏中使用了乔尔在世时的真实笑声。
最后,玩家被要求和家人一起站在一个小岛上,放手让乔尔离开。“他会一直往前走,但我们全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留不住他。”艾米说。这是游戏的最终设定,也是他们一家曾经体验过的切身感受。
提前试玩的美国玩家帕特里克·克里皮克说,“癌症似龙”不但让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多次潸然泪下,甚至几度痛哭到无法继续下去。还有玩家表示,他们会买下这个游戏,但不会去玩,因为这个故事实在太过悲伤。这款游戏或许不会大卖,但其中体现出的那种直接、克制而纯粹的悲伤,那些爱与希望,都值得铭记。无论如何,格林这位父亲以最好的方式,记录下了他对儿子最深的缅怀。
除游戏之外,格林一家的故事还被拍成了纪录片《谢谢参与》,于去年4月17日在纽约举办的翠贝卡电影节上首映。这部纪录片在电影节上深受好评,被誉为“艺术动人力量的最佳证明”。有影评人称,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拥有新型技术手段的21世纪,人们如何以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